出版/製作/翻譯

作者、讀者,總有你一份!
出版項目包羅萬有,由3歲至80歲都是我們的讀者,最重要是鼓勵人人都可以成為作家,與人分享人生的點滴!

《與爸造世界》

作者 : 李榮漢

繪圖:莊偉強

本書為第二屆「想創你未來—初創作家出版資助計劃」繪本組的得獎作品。

作者李榮漢先生(Uncle Tony)的兒子6歲時遇上嚴重的交通意外,腦部重傷,以致日後看不見、說不清,四肢的活動能力也大受影響。這孩子從前活潑好動,一次意外卻把他最寶貴的視力和身體許多功能都奪去了,使他的世界變得一遍黑暗,最難過的是無法用言語去表達他的恐懼!

本書就是以這次交通意外為起點……這個6歲的孩子如何面對一連串的挑戰?Uncle Tony在這突如其來的巨變中,如何牽著兒子的手走過一段段艱苦與傷痛的路?原來這個「阿爸」每晚拿著布偶跟兒子講故事,從故事中與他一起經歷喜怒哀樂,並把一點點顏色加在他只有黑和灰的世界中。

書中展現了父子同心創造的一個美麗世界!文字輕鬆活潑,以豐富的想像、喻意的故事,加上精美的繪圖,帶給讀者許多驚喜與溫情!

 

這一本圖文並茂的好書,一定可以窺視到兒子和爸爸靠着信心,用愛創造了一個非一般的世界!

何巧嬋女士(香港兒童文學作家、現職學校總監及香港教育大學客席講師)

 

本書可為那些遭遇不幸和困境的人,帶來一些鼓勵和慰藉。

張文彪博士(香港中文大學及香港教育大學客座講師、退休中學校長)

 

誠摯推薦這書,盼望能帶給所有讀者一點正能量,面對逆境,勇敢前行!

王愛蘭女士(威爾斯親王醫院前高級護士長)

《靈韻日思——細味365則靈修韻句》

作者 : 姚志華

可曾想過一些押韻的句子,能幫助你謹記每日的靈修心得?

此書主要是供信徒每日靈修之用。誠如作者說:「本書的出版目的,主要是鼓勵信徒靈修。三十多年來,我每日借助《靈命日糧》(Our Daily Bread)季刊的指引,讀經、默想、祈禱、看喻道故事,得到豐富的靈糧,度過了數十個寒暑,經歷了豐厚的主恩……少有人提倡以韻句形式撮述靈修心得,我希望藉出版這本書,與讀者分享這三百多則靈修韻句;如能使讀者稍有裨益,榮歸上主。」

那麼,採用韻句來撮述靈修心得,又有甚麼好處呢?基督教文藝與音樂創作人艾阮女士為此書撰序,她在序言中說:「作者以韻文來構思精警句子,期望加強語言上的藝術色彩,讓讀者易於記憶,有其獨特性和意義。兩行或三行的長短句排列開來,每行末字皆押韻,讓嚴謹的教導文字多了一種趣味,這種文字表達方式能使讀者放鬆心情,透過文字的聲音得到一種語言上的美感享受。」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作者 : 曹綺雯

可曾想過,一種家族遺傳病如何摧毀一個家庭,甚至一顆顆心靈?但一個回轉歸向神,卻把咒詛變為祝福,為許多病患者帶來光明?

作者自小目睹父親走路像喝醉酒般跌跌撞撞,連拿一杯水也會潑瀉。後來父親離世,大家以為噩夢完了,誰知更大的噩夢才開始。過了不久,作者的大哥、二姐、三哥、四哥,一個接一個患病,病情與父親一樣,原來他們都患上一種家族遺傳病——小腦萎縮症。

作者的心靈經歷多番掙扎,今天,她終於能在書中寫道:「我原以為天父一直咒詛我的家庭,但原來祂藉此引導我回到祂身邊……」她更毅然辭掉正職,與病友一起創辦了「香港小腦萎縮症協會」,帶給病友們終極的關懷、永生的盼望!在2018年,她更獲得香港紅十字會及香港電台合辦的「香港人道年獎」。

本書收錄了共40篇文章,除了上述的生命見證,還有不少給困苦者的勉勵。世事無常,人世間的種種磨難驟然而至,本書或能給我們一點指引與安慰!

《筆‧在乎》

作者 : 文心團契

——隨心揮動,勾勒生命與信仰的輪廓。只因

在乎——上主感召的文藝創作夢,及那觸動心靈的頓悟。

五位作者,細味生活的不同面向;五本小書,展現生命的意義和重量。

艾阮《他們》:五個平凡香港人的故事,關乎童年、疾病、召命、婚姻和貧窮的課題。這些小城小人物與聖經信心偉人如何能血脈相連?

青臣《融》:守護盟友;成全所愛;開解弱小。看似單向的犧牲奉獻,卻在茫然間認清彼此的依存和企盼──同享造物主所賜的融合與安息。

沛鴻《富士山》:星月晚空,祂微笑的看著。我翻開一疊舊書信,重喚多年潛藏的記憶。祢讓我調整了視角,療癒了我成長中深埋的傷痕……

袁君甯《電郵》:一封電郵,五項指控,六個故事。讓我們在主角的世界中走一圈。這世上到底需要更多辯護,抑或更多憐憫?

寶兒《寫給生命的詩》:透過詩畫感受人生,回顧、展望生命中的各個階段──出生、成長、老去、死亡。邀請讀者一同進入這趟生命旅程。

《堂會推動差傳策略》

作者 : 林漢星牧師博士

本書搜集了不少高人和資深教牧的意見及經驗,期望勾劃出一個能幫助堂會推動差傳的策略。換言之,本書目的是討論教會如何推動差傳,對象為教會肢體,而非討論教會如何辦差傳事工。

為了讓讀者更容易掌握「在堂會推動差傳」的竅門,並查閱有關推動教會參與差傳的實務細節,本書分為「推動篇」和「實務篇」兩部分,讀者可以按自己的需要和目的去翻閱。

《珍珠解碼—進入科普世界》

作者 : 王俊傑

本書為第一屆「想創你未來—初創作家出版資助計劃」科普組得獎作品。

一顆顆晶瑩亮麗的珍珠從何而來,一直是人類想解開的難題。由古代神話到近代科學,如顯微鏡的發明、無線射頻辨識科技(RFID)的應用,珍珠之謎便隨着科學發展而逐漸解開,並揭露了珍珠與大自然如何息息相關。本書正是讓讀者戴上一副科學眼鏡,在珍珠的浩瀚世界穿梭翱翔!

可知珍珠養殖是香港海洋遺產的一部分?從開採珍珠的歷史到今天的科學養殖與驗證,本書逐一闡述,讓讀者認識香港珍珠業如何與時並進,並且帶來跨業界的互助互惠,拓展經濟共生圈。

本書更是一本指南,鼓勵在校園或家中建立生態缸,養殖珍珠貝,讓孩子從中吸收生物、化學、物理等知識,並如何以科學方法營造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這也是生命教育課,學習和體驗人類與大自然的互動,守護大自然!

《家+愛》

作者 : 列小燕

有愛的家是我們的避風港,是支持我們向外探索的後盾。但家庭也有生病時, 當夫婦、父女、兄妹等關係出現破裂時,可以怎麼辦?

每人都有個家的故事,當中五味雜陳,也經歷過大大小小的傷害。不要任憑傷口無止境地淌血,負傷者也得忍痛,把傷口縫合,使血不再流。跨過了傷痛,就能變得更強健。

本書共分四部分,各以短文形式記下家庭的種種體會和反思,嘗試探索心靈與家庭的緊密關係。盼望能引起讀者對家庭健康的關注,也多多為家庭注入愛!

《破簡而出Follow Me》

作者 : 訪問了視障人士福音中心十四位年輕的視障人士,筆錄成書。

縱使眼睛看不見或看不清,卻能用心去看,且看得又真又遠,更看得透永恆的寶貴!

本書收錄了十四位年輕的視障人士的生命見證,他們在人生路上遇到的困難和挫折,都比一般人多,但上帝開了他們心靈的眼睛,讓他們看見祂的同在與同行,經歷破「簡」而出,活出美麗和豐盛的生命!

《猶太詞典》

作者:艾喬思、史愛倫(Joyce Eisenberg & Ellen Scolnic)
譯者:張碧嘉

我們的基督教信仰其實是「跨文化」的信仰,若要徹底明白, 「跨文化」的經歷是不可缺少的。基督教源於近東,源於古代的以色列。今天的猶太教雖然經歷了很多的改變,但同時也持守了不少遠古的傳統文化,《猶太詞典》約有1,200詞條,詞彙來自意第緒語、希伯來語、亞蘭語和英語,涵蓋猶太習俗、傳統、節日、歷史、信仰和宗教文獻,有助我們明白猶太傳統的思想和價值觀,從而幫助我們明白基督教這「跨文化」的信仰,讓我們更愛上主的話。

《尋500年後的馬丁路德》

作者:EveryONE Press團隊

今天的年輕人要甚麼?初中的歷史科會讀到十六世紀的宗教改革運動,而馬丁路德是整個運動的重要人物。這書的篇幅不長,內容並不說教,把馬丁路德的生平代入今天年輕人的生活中。例如:馬丁路德是一名「資優生」,他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有點類似今天的一些學生。馬丁路德還喜愛思考,不願隨波逐流,喜歡發問,並作出正面的批評,而且尋根究柢,建立自己的觀點與立場……這些都是今天的學生值得借鏡的!

深信書中所敘述馬丁路德的一生,能激發今天的學生對福音的追尋,並對自己的處境作出一些反思。願這書燃起年輕人心中不滅的火,照亮這個世界!

《立石為記:慕迪的盛筵》

作者:邱偉如

一位英文老師為何放棄在一間Band 1中學穩定的教席,往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烏干達去?

這位老師親筆撰述她多年前在慕迪神學院的經歷,雖然每一步都艱難,但行步見步,每一步都看見上帝美好的心意!並且她如何回應上帝的召命,服侍非洲的孤兒。在書中,她像以色列人過了約旦河後,立石為記一樣,選了七塊石頭,代表她在這次信心之旅中,上帝向她啟示和彰顯的屬性——全知、信實、智慧、全能、美善、憐憫和愛。

本書中英對照,適合高中或大專學生閱讀。除了分享人生的寶貴經歷外,同時鼓勵讀者懷著信心,放眼世界,踏出安舒區,以愛去關懷每個角落飽受饑荒和戰亂的孤兒,給他們獻上一點愛。

《午夜頌歌》

作者:張黃求邦

死亡是那麼叫人感到無助和絕望。張黃求邦博士在她摯愛的丈夫張子華牧師被接回天家後,她整個世界都崩潰了,有時感覺不到神的同在,有時神像是沉默不語。但是她緊緊抓着神的手走過這段痛苦的路,把黑暗轉為光明,絕望轉為希望,並學懂怎樣有意義地度過地上的餘生,且為天上永恆的生命作好準備。當中情深意真,對於經歷喪親之痛者很有幫助。

本書是個寶貴的紀錄,記下了張師母面對如此重大的傷痛,及往後的康復那一段活生生的經歷。她所表達的感情雖然是那麼的細緻,卻是那麼的精確;她的反思雖然簡潔,卻是那麼的恰到好處、深刻和具有洞察力……書末還加入一個自助指南,為那些正面對哀傷的人,提供一些具體、實際和中肯的建議。

《退休+01》

作者:李秀芳及EveryONE Press團隊

人口老化已是社會日益嚴重的問題,教會不少信徒也面臨或已經退下職場,在他們的人生路上這一個「急轉彎」,實在需要適應許多的轉變。教會如何幫助他們把危機化為轉機?另一方面,不少已退休的信徒仍頭腦靈活、身體健康,足以開展人生一個新階段。教會怎樣鼓勵他們起來參與事奉?

這是一本以計劃退休或已經退休的信徒為對象的書,鼓勵他們與上帝建立親密的關係,在踏入人生的新階段,從祂領受新的使命和夢想,敢於分享生命的恩典,並作出生命的傳承。全書共四章:1. 回望自己;2. 新酒新皮袋;3. 有福的人生;4. 永恆與傳承。可以個人閱讀,更適合在團契或小組一同研讀與分享,期望能達到以下目標:

  • 回望以往走過的人生路,在上帝裏重整心靈,開展下一段路程
  • 經歷與上帝同行的輕鬆和喜樂,除去生活的枷鎖與束縛,更加自由地與身邊的親友分享美好的福音
  • 鼓勵退休者利用黃金時間,努力為上帝的國打拼

《堅持到底—感恩來港宣教25年》

作者:容美玲

一個坐在輪椅上的姑娘,身體殘障,卻靠著上帝的恩典與力量,化軟弱為剛強!她一直堅持的是甚麼?

  • 我要堅持到底活下去!
  • 我要堅持到底作宣教士!
  • 我要堅持到底傳佳音給所接觸的生命!

憑著堅毅的事奉心志,她從澳門隻身來到香港宣教。在人看來,這似乎是不可能的,但在上帝的引領和眷顧下,一個個神蹟在她身上發生!

本書載滿了一位生命勇士,如何靠著上帝在背後推動,跨過重重難關,成為第一位輪椅宣教士,努力建立上帝的國!

《無腿無眼的快樂天使—愛麗絲》

作者:Alice Lai

沒有眼,卻能看到別人心靈的需要,更看得透永恆的寶貴!

沒有腿,卻能走出去祝福人,更願意行在神的旨意中!

對許多人來說,Alice一生可說是個悲劇,年幼時因延醫診治,以致雙目失明;後來更禍不單行,罹患癌症而要截去雙腿。面對這些不幸,Alice卻能懷著喜樂和信心,活出豐盛,燃點生命,全是因為經歷到那位化腐朽為神奇的神……在許多的死蔭幽谷,總是不離不棄、陪伴左右,又親自抹去Alice的眼淚,給了她應許,讓她在人生的舞台上,快樂登場,與神共舞,演出了一幕幕「化了妝的祝福」。

本書所記載的,全是神的恩典如何在軟弱的人身上顯得完全,以及在人所不能,在神卻可行。盼望閱讀本書的人,能認識Alice背後那位神,並對祂懷著信心、盼望和感恩,無論走過高山低谷,都有神同行,生命豐盛,無悔此生!

《藝術與靈修》

作者:潘怡蓉

國畫:黃瞻遠

藝術與靈修有甚麼關係?潘怡蓉博士在本書中,透過黃瞻遠老師所繪畫的四十幅「出埃及記」系列國畫,與我們一同跨越數千年的時空,進入以色列人在出埃及前後所遭遇的境況,與他們一起經歷上帝奇妙的拯救、引領與供應。

全書四十篇,每日閱讀和默想一篇,藉著一幅幅國畫所展現的世界,以及一段段喚醒心靈的文字,我們可以在一個個時空交錯中,把以色列人昔日的經歷,應用於自己現今的處境裏,心靈得著力量、安慰和盼望,感受上帝的恩情永不間斷。

《從信徒到門徒:不可少的十個特質》

作者:丹尼斯.羅斯(Dennis Rouse)

許多人相信耶穌,但他們很少是真正的門徒。信徒在理智上贊同聖經的真理,有時也感到與神親近;但門徒是完全被那些真理,以及神是如此真實所感動,以致他們在生活中的每件事情,都以耶穌為中心。

本書為我們列出了信徒與門徒的對比,激勵我們比以往更多經歷神。本書更解釋了教會開啟那能力之源的鑰匙是甚麼,藉著推動信徒成為門徒,深遠地影響這個世界!這種熱情正是今天許多教會所失去的。

《消滅氪石》

作者:約翰‧畢維爾(John Bevere)

我們活在末世之中,常感到無力去面對每天的挑戰。但跟隨基督的人,可以獲得從上而來的超自然力量,像超人那樣,跨過任何困難,打敗每一個敵人。可是,對於超人和我們來說,問題在於有一塊屬靈的氪石把我們的力量偷去了。

許多人努力從那些阻礙他們前進的東西掙脫出來,但一次又一次經歷挫敗和疲累。這從來不是神要我們過的生活,祂要我們在各方面都得勝有餘。作者在書中分享他的故事,以及他如何經歷生命的突破,讓你認識一些能永遠改變人生命的聖經真理,使你得到充滿活力和能力的信心,去影響周圍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