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月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中國傳統的中秋節,這個節日不期然令人聯想到月亮。原來聖經很早已記載關於月亮的出現,創世記1章14至18節說:
「上帝說:『天上要有光體,可以分晝夜,作記號,定節令、日子、年歲,並要發光在天空,普照在地上。』事就這樣成了。於是上帝造了兩個大光,大的管晝,小的管夜,又造眾星,就把這些光擺列在天空,普照在地上,管理晝夜,分別明暗。上帝看着是好的。」
這段經文明確地告訴我們,上帝在第四天創造了日月星體,管理白晝和黑夜,當中顯出上帝美好的安排與計劃。可惜許多科學家只看到宇宙的奇妙,卻看不到上帝的創造就在其中。只有我們認識了上帝,才明白宇宙星體都是祂命定的。我們在中秋節賞月的時候,便可懷着感恩的心,欣賞上帝奇妙的創造!
團圓
除了賞月之外,我們在中秋節也着重團圓。北宋詩人蘇軾曾感慨地說:「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所以,每逢中秋節,我們都渴望一家團圓;若不能如願,心裏不禁添上了一分愁苦
其實聖經也談到團圓,在創世記中,雅各的一家七十多口,經歷了種種事情之後,最終獲得大團圓。創世記從第42至47章,一直敘述雅各讓他的十個兒子到埃及買糧,因為他們所居住的迦南地發生大饑荒。他的十個兒子到了埃及後,竟然遇到曾被他們出賣的弟弟約瑟。那時候,約瑟已成為埃及的宰相。聖經非常詳細地描述約瑟與十個哥哥相認的過程。在這過程中,約瑟經歷極大的痛苦。如果他不是靠着上帝,何來寬容的心?他就不能從自己過往的苦難中,看到上帝的計劃和旨意,更遑論這樣饒恕了他十個哥哥以往對他的惡行。約瑟還為自己七十多口之家,找了一塊肥沃的土地,適合一家人居住和放牧。
今天,我們的家中或許沒有那麼多的恩恩怨怨,但磨擦總是少不了。約瑟的美德,實在值得我們深思和學效。他為了能使一家團圓,願意不計算十個哥哥的惡,因他知道惟有上帝能分辨善惡,所以他在上帝面前一直順服,才能有此寬容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