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的反思

近來經歷兩位長輩離世。一位在中風後視力衰退、肢體僵硬,每天求主早日接她回天家。另一位患上腦退化症,幾十年前的記憶每日在腦海中重複浮現,並逐漸與親人疏離,日復日地在看護的陪伴下靜待人生的終結。 我們都知道「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的階段;身體的老化,亦是「病」的痛苦之源,難以逃避。許多時候,我們雖然對死亡噤若寒蟬,多所忌諱;但死亡卻是生活中的「平常」現象,我們幾乎每一天都對死亡耳有所聞,眼有所見,當中包括世界各地的意外、罪惡、戰禍,以及自然災害等引致的死亡。 人生確是無常,種種病患、困厄與死亡更是無法預測。那麼,我們該如何面對呢?不斷嗟怨?消極逃避?詩人大衛掌握了寶貴的秘訣,他說:「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愛隨着我」(詩篇23:6上)。因此,我們要認定: 生命非常寶貴:人活著就有盼望,可以發揮自己所長,也可以改變許多事情。人生中的傳承,「生命影響生命」,不論長短,都極具價值和意義。所以,當我們的生命仍在燦爛之時,就應活在當下,讓自己多處於正面的心態,並與人分享美好的事物,影響他人也活出美好的生命。 全程有主掌管:在漸老的路上,可時刻觀察和分享自己面對「生、老、病、死」的種種感受,由此體會生命的意義及存在的價值,並且明白一路以來都有主的恩手引領。正如聖經說:「這上帝永永遠遠為我們的上帝;祂必作我們引路的,直到死時。」(詩篇48:14) 死亡不是終結:常人認為「人死如燈滅」,死亡是生命的終結;但對基督徒來說,死亡只是通往永生的路徑,相信死後還有生命。因此,在真正面對死亡時,不少人除了害怕受痛苦之外,還對自己將往哪裏去心存恐懼。基督徒卻有上帝的應許:「我們原知道,我們這地上的帳棚若拆毀了,必得上帝所造,不是人手所造,在天上永存的房屋。」(哥林多後書5:1) 所以,在反思生與死,從而領悟生命的意義之後,讓我們更懂得如何去生活,並且更努力去過每一天,活出生命的意義,因為知道誰在掌管我們的一生!

常青的生命

最近聽到一位長者慨嘆自己與時代脫節,難以融入年輕一輩當中,更感到身體和心力日漸衰退,自覺越來越無用,餘下的日子像是「等死」似的…… 踏入年老階段,常令人感到光輝不再,並經歷各種的失去,包括失能和失智,更容易患上抑鬱……但聖經卻說:「白髮是榮耀的冠冕」(箴言16:31上)。長者怎樣活出這「榮耀」呢? 今時今日,隨着醫學進步,人的壽命越來越長。根據2024年的統計數據,香港男性平均壽命達 82.8 歲,女性為 88.4 歲。可是,不要以為長壽是必然的,這實在是上帝的恩典,尤其是長壽而健康和快樂。讓我們珍惜上帝所賜的這份禮物,學習常存感謝不埋怨,時刻快樂不憂愁。 聖經記載有兩位高齡長者蒙上帝賜福,能親眼看見他們等候多年的救主降生,其中一位是西面。「在耶路撒冷有一個人,名叫西面;這人又公義又虔誠,素常盼望以色列的安慰者來到,又有聖靈在他身上。他得了聖靈的啟示,知道自己未死以前,必看見主所立的基督。」(路加福音2:25-26)果然,西面「受了聖靈的感動,進入聖殿,正遇見耶穌的父母抱着孩子進來」(第27節),他就用手接過耶穌,稱頌上帝奇妙的恩典。 另一位是女先知亞拿,她「年紀已經老邁,從作童女出嫁的時候,同丈夫住了七年就寡居了,現在已經八十四歲,並不離開聖殿,禁食祈求,晝夜事奉上帝。正當那時,她進前來稱謝上帝,將孩子的事對一切盼望耶路撒冷得救贖的人講說。」(路加福音2:36-38) 聖經中也有不少長者,仍事奉不懈,堪作我們的榜樣。正如詩人說:「上帝啊,我到年老髮白的時候,求你不要離棄我!等我將你的能力指示下代,將你的大能指示後世的人。」(詩篇71:18) 永不言退:亞伯拉罕和摩西到了七、八十歲,仍蒙上帝委以重任。 戰無不勝:迦勒八十五歲仍能驅逐敵人。(約書亞記15:14) 智慧治國:但以理八十歲仍是宰相人才,且每日三次向上帝祈求智慧。 對於年長的你,今天可以做甚麼?試想一想: 擔任顧問工作:雖然體力漸衰,仍能在教會服侍,藉豐富的人生經驗和美好的靈性,幫助建立教會。 重視信仰傳承:將寶貴的經驗傳承給下一代,做好交棒的工作。 教養敬虔後代:信仰是屬靈的資產,要殷勤教導子孫,使他們世世代代敬拜上帝。 追求靈命長進:退休後可以有較多時間靈修,追求在品德與靈性上成長,成為別人的典範。 聖經說:「他們年老的時候仍要結果子,要滿了汁漿而常發青。」(詩篇92:14)願你的生命常青,藉着你的靈性、經驗與智慧,祝福下一代!

前行或後退?

「究竟前行,還是後退?又或是暫停一會?」相信你我都對這種處境不會感到陌生。活在這世上幾十年,面對各種選擇、猶疑、境況與掙扎,幾乎是生活的常態。 例一:滑雪的掙扎 四十歲才去學滑雪,第一堂便跌得渾身瘀傷、筋骨酸痛。之前滿心盼望學懂滑雪,但到了現場才知道這比想像中困難得多。因為年紀大了?應該盡早放棄?還是堅持到底? 例二:醫科的猶疑 許多人夢想成為醫生,既可光宗耀祖,又屬「人生勝利組」。但入讀醫科後,才發覺這並非自己所愛的工作。那麼,繼續為父母而完成學業?還是勇敢地轉讀其他學系,冒着「畢業變失業」的風險,選擇自己喜歡的人生路? 例三:升職的迷思 獲得上司讚賞,升職加薪在望;但內心卻感到沉重,自覺未必勝任。該勇敢去迎接挑戰?還是坦誠地婉拒?每一個選擇,將改變前面的生活方向與步伐…… 生活中有無數的選擇,沒有一個是絕對正確的。只要我們願意承擔後果,錯誤與後悔都可成為成長的契機。然而,有一個選擇是不能錯的! 筆者從小信主,立志事奉上帝,恆常參與教會生活,自以為是個「合格」的信徒。直至有一天,一位朋友語帶批判地說:「你們這些基督徒,假虔誠、愛佔便宜,整天說『感謝主』,其實只是炫耀自己的成功。你們大多來自中產家庭,根本不了解我們草根階層的困境。」 這番話令筆者感到震撼,反思良久。曾經自以為的好行為,竟在別人眼中成了虛偽。開始明白:耶穌所接納的,還包括貧乏與破碎的人;基督信仰並非只在安舒區中活出來,而是走出去,與不同階層、背景的人同行。 這不是一條容易走的路。但筆者知道:可以選擇安逸地退回昔日的安舒區中,也可以選擇讓聖靈引導,進入那未曾接觸過的群體裏。換着是你,又會怎樣選擇呢? 人生峰迴路轉,千變萬化。如果你正在為前行或後退而掙扎,不妨放下腳步,暫停一會,把目光轉向主,深信祂愛你,並且「必指引你的路」(箴言3:6下)。

給兒子的情書

今時今日,為人父親真的不容易。若家中育有一個殘障的孩子,更需要無比的忍耐、愛心和信心! 還記得 Uncle Tony 嗎?我們曾為他出版《與爸造世界》一書,講述他的兒子6歲時遇上嚴重的交通意外,腦部重傷,以致日後看不見、說不清,四肢的活動能力也大受影響。本書就是以這次交通意外為起點……在這突如其來的巨變中,Uncle Tony如何牽著兒子的手走過一段段艱苦與傷痛的路?並為兒子創造一個美麗的心靈世界? 現撮錄 Uncle Tony 在書中寫給兒子的一封信,盼望當中的父子情能暖透你的心! 親愛的囝囝: 感謝你陪伴了爸爸幾十年。或許有人認為我這個爸爸很偉大,每日悉心照顧你;但對我來說,你是天父留給我的小天使,只要每天回家看見你,聽到你唱歌,縱然五音不全,我只明白兩三句,已叫我樂透了,充滿正能量。你彷彿每日告訴阿爸,其實開心很簡單! 囝囝,爸爸腦子裏滿是你兒時的趣事。你充滿好奇心,記得你扭開了學校花園的水龍頭,水喉就像一條巨型的水蛇,往不同方向噴出水柱,你還幫周圍的同學淋浴,大家笑作一團。你最愛畫火車,你的美勞老師還把你的畫作收藏起來。有一次,你代表畢業班用英文致辭,當你從媽媽手上接過頒給你的獎狀時,令你最開心的,不是那張獎狀,而是獲得我們的肯定。Yes, we are so proud of you, my son! 爸爸至今一點也沒有忘記,仍很懷念你跑過來擁抱我,還有你與妹妹在公園找蚯蚓的日子…… 可是,一場幾乎奪命的交通意外令你失去甜蜜的童年。儘管你身體嚴重傷殘,但你沒有放棄。你努力學習說話、走路,即使周圍大多數人都聽不懂你說甚麼,你仍嘗試表達你的內心世界。你也努力為爸爸生存下去,這是爸爸知道的,謝謝你! 爸爸答應你會健康、快樂地生活。但有時候,當你的病情反覆,吃喝時嗆着了,使你咳個不停,並把水或食物都吐出來,爸爸就慌張了。當你發燒、嘔吐,爸爸會立即載你到醫院檢查,囉囉嗦嗦地向醫生問個究竟。爸爸深信如果你可以說話,你便會說:“Pa, don’t worry! I am well!” 囝囝,每天看到你的笑臉,已是我最大的獎勵了!所以,你要活得健康、快樂…… 愛你的爸爸上 這封滿載溫情的信,能為每位爸爸加一分力嗎?無論環境如何,願每位爸爸都繼續努力,給子女燃點愛的盼望! 如欲購買這書,請登入我們的網站選購:

約瑟為父的榜樣

父母對孩子的成長有莫大的影響力。可惜,在今天許多家庭中,父親經常缺席了。一個不負責任的父親,會令家庭關係破碎,甚至產生數之不盡的社會問題。 聖經這樣教導父親:「你們作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只要照着主的教訓和警戒養育他們。」(以弗所書6:4)這裏所說的管教,必須以「主的教訓」為標準,在主的道上造就兒女。 讓我們來看看耶穌在世上的父親約瑟,如何為父: 耶穌是上帝的獨生愛子,道成肉身,在世上傳真理,行神蹟,彰顯上帝的權柄與能力。相形之下,約瑟顯得特別沉靜。但約瑟是芸芸父親中,得見上帝的使者顯現最多的一位。 按照聖經的記載,約瑟是「亞伯拉罕的後裔,大衛的子孫」(馬太福音1:1),以木匠手藝為生。從約瑟的事蹟看來,他是一個義人,懂得處處為人設想,甚至當他發現馬利亞未婚懷孕時,他「不願意明明地羞辱她,想要暗暗地把她休了」(馬太福音1:19),可見他的心地善良。後來,約瑟便遵照上帝使者的吩咐,把馬利亞娶過來。 不久,上帝的使者在夢中向約瑟顯現,指示約瑟帶着小孩耶穌和妻子馬利亞逃亡,因為希律王要對耶穌不利。約瑟毫不猶疑,立刻照着使者的吩咐而行。我們可以想像身為人夫和人父的約瑟,在逃亡中勢必傾盡全力去保護和照顧妻子與兒子。他那份「保妻護兒」的為父精神,實在令人欽佩。這也顯出他是個順服上帝,而且竭盡責任的父親。 希律王死後,上帝的使者又在夢中向約瑟顯現,吩咐他帶着妻兒返回以色列地。後來,約瑟再得到天使在夢中的指示,來到加利利境內的拿撒勒城。夫婦二人在那裏定居下來,一起養育耶穌。耶穌亦從小就表現出祂在靈性上與眾不同,祂的「智慧和身量,並上帝和人喜愛祂的心,都一齊增長」(路加福音2:52)。 兒女是上帝所賜的產業,父親的角色就是受上帝託付的管理員,只要忠心盡責,便不需要有太多個人屬血氣的意見。也許有些時候,我們也要學做一個沉靜的父親。

愛你的爸爸

你的爸爸是一個怎樣的人?你還記得兒時與他的一些經歷嗎? 有一位朋友這樣分享他對爸爸的感受: 我的爸爸總是少說話,媽媽卻常是第一個發言的人,爸爸也無奈地讓媽媽說個夠。 我的爸爸總是默默地守護着這個家。從小到大,我很少看見爸爸在家,究竟他每日工作多少時間,我都不太清楚,也不知道他每日的工作是甚麼、同事是怎樣;只知道需要錢就可以問爸爸…… 媽媽卻是全神貫注地在家打理一切,由買餸、煮食、打掃……她都弄得井井有條,家中大小事情都逃不過她的「法眼」。 爸爸每逢星期日放假,總是犧牲他的休息時間,帶我們到處遊山玩水,吃盡天下大排檔的美食…… 爸爸也常囑咐我們:要愛媽媽多一些,因為媽媽整天在家照顧我們,不但勞累,而且犧牲了許多! 究竟我的爸爸是個怎樣的人?我其實不太清楚,只知道他為了我們的家,朋友不多,活動不多,嗜好不多…… 他一直為了我們的家而早出晚歸、勞碌奔波,直至他55歲便離開了。 對於他的離開,我竟然不是那麼悲痛,只有一種惘然若失、一片空洞的感覺。 每年父親節,我都會想起我的爸爸。我會對他說:「爸爸,如果你還在世上,我肯定會好好孝順你,用更多時間去了解你、明白你、關心你……盡力填補我們之間的空隙。我甚至會陪你暢遊世界各地,就好像我今天這樣陪伴媽媽一樣。如果你還在世上,你會是一個好爺爺,成為你孫兒的『鐘點司機』,接載他到處去……」 *        *        * 聖經說:「當照耶和華—你上帝所吩咐的孝敬父母,使你得福,並使你的日子在耶和華—你上帝所賜你的地上得以長久。」(申命記5:16) 今年父親節,你會抓緊機會,向爸爸表達一點心意嗎?或許這能填補一下你與他之間的空隙?好好去愛你的爸爸啊!

跳出是非圈

有一位朋友近日不慎跌進了一個「是非圈」,深刻感受到是是非非真的可怕!為何在工作場所,大都是成年人,仍像小學生般,出現「你跟我做朋友,就絕對不可與他/她『埋堆』,否則後果自負」的情況?職場上的欺凌(bully)更是可怕,同事們不時會聯群結黨地集體欺凌另一個同事,使他/她最後不得不自動離職。 有些時候,基督徒也不能置諸度外,在眾人圍堵之下被迫入局,惟有「選邊站」;但選哪一邊呢?面對這種情況,有時只能不發一言;因為若嘗試為受欺凌者發聲,只是單單一句話,已引來萬箭穿心,完全經歷到越惡的人越聲大,越聲大的人越可怕!正因為人人都怕那惡人,沒有人願意給他/她提醒一下,令他/她更覺自己強大,橫行無忌、顛倒是非、滿口謊言,十分可怕! 辦公室有這樣的一個惡人已不勝其煩,何況這種「惡行」還會傳染開去,令身邊的同事相繼模仿,大家都變得越來越惡,欺凌的事件也隨之增加。每日回到辦公室,要處理這些大大小小的人事糾紛,實在使人心累!有時候,身邊一些朋友真想回到幾年前 COVID 的日子,可以在家工作,耳根清靜得多! 不僅工作場所容易出現惡人,每日在街上也遇見不少,例如地鐵、巴士上互不讓座的情況屢見不鮮。為何這樣?為甚麼大多數人都喜歡搶:搶功勞、搶好處、搶「平嘢」?在這樣的環境裏,做一個好人很難,做一個愛主的信徒更難!那如何是好? 那就讓我們的心思意念更新而變化!聖經說:「凡是真實的、可敬的、公義的、清潔的、可愛的、有美名的,若有甚麼德行,若有甚麼稱讚,這些事你們都要思念。」(腓立比書4:8)當我們不讓世界、罪惡和肉體的事充滿我們的思想,便能得着正能量,不被周圍的黑暗遮蔽。我們還可以建立合乎上帝心意的價值觀,不去同流合污,以公義、正直、寬恕和愛去待人;而且經歷每日都是新的,有上帝時刻的保護與看顧!

AI 的挑戰

踏入 2025 年,已是 AI 世代,你我都聽過 DeepSeek 或 ChatGPT,也懂得怎樣使用。最多人用的就是解答問題、修改文章、翻譯文稿……只要人問得越多越精彩,AI 就學得越快越精確。不論是學生用來解決功課上的疑難,或好奇心引發的問題,或是打工一族用來減輕工作壓力,AI 都是一個好幫手。相信在三、四年後,AI 更成為老闆的寵兒,因為它不會搬弄是非,不會搞小圈子,即使薪酬低也不會要求升職加薪,而且 24 小時工作,聽教聽話,更是忠心的好員工。不難想像長此下去,我們很多工作將會被AI取代了! 所以,我們應該好好反思一下:究竟上帝創造時,為人類加上了甚麼元素,是 AI 取代不了的?就讓我們從三個元素去想: 創造力:試想一想,上帝是怎樣創造這個世界?祂又怎樣創造人類?聖經記載上帝說:「我們要照着我們的形像、按着我們的樣式造人,使他們管理海裏的魚、空中的鳥、地上的牲畜,和全地,並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蟲。」(創世記1:26)我們既有上帝的形像,豈不也有那份創造力,並且能管理地上萬物? 同理心:耶穌基督曾道成肉身,降生世上,深深體會我們的軟弱。所以,我們因着主的體恤與眷顧,也能明白別人的難處,對別人所遭遇的事情感同身受,而且盡力去扶上一把。正如聖經說:「與喜樂的人要同樂;與哀哭的人要同哭。」(羅馬書 12:15)不過,這份同理心並非一朝一夕便能培養,是需要我們用時間去累積、去體驗、去領會的! 彼此建立:在職場上,最常出現競爭和排擠。但聖經囑咐我們「務要追求和睦的事與彼此建立德行的事」(羅馬書14:19)。你可曾建立一個弱小又常被忽視的人,使他重建信心?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馬太福音25:40) 有些人很怕會被 AI 取代,最後不得不加入「失業大軍」。我們與其害怕,不如好好裝備自己去迎接這場革命。上帝沒有創造 AI,衪只創造了人類,是照着祂的形像創造的。我們只要努力運用祂給我們的恩賜,更多發揮創意,對人抱着同理心,而且彼此建立,靠着我們的主,哪怕面前的挑戰?

信心與智慧兼備的母親

母親節快到了!這是一個感謝母親的節日。在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母親的影響尤其重要。讓我們來看看聖經中的一位好母親怎樣以敬虔的品格建立她的兒子,她就是摩西的母親約基別。 聖經記載約基別是一位滿有智慧和信心的母親,她名字的意思是:「主是她的榮耀」,以及「主是尊貴的」。她有三個兒女,無一不被上帝重用。摩西是以色列民族偉大的領袖,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亞倫是以色列第一位大祭司;米利暗是以色列第一位女先知。 摩西出生於最嚴峻的環境中,那時恰巧埃及法老下令殺死以色列所有男嬰。摩西的父母憑着信心,把他藏了三個月。到了實在不能隱藏的時候,這位母親就取了一個蒲草箱,並在箱子抹上柏油和樹脂,把摩西藏在尼羅河邊的蘆葦中。恰巧被法老的女兒發現,收養了摩西,後來更找來約基別作摩西的奶媽。所以,摩西雖被稱為法老女兒之子,其實乳養他的是親母約基別。 約基別雖然由生母變成了養母,仍抓緊小摩西還在她身邊的這個階段,教導小摩西不要拜埃及的假神,也不要貪圖榮華富貴,並讓小摩西認同自己以色列民族的身份,不要忘記自己是以色列人,而且是上帝的選民,從而讓信仰的根基建立在摩西幼小的心靈裏。 摩西長大後,因着對上帝的信心,寧可與上帝的百姓同受苦難,也不願享受罪中之樂。所以,他蒙上帝揀選,承擔帶領以色列人離開埃及這為奴之地的重任。聖經這樣記載他:「摩西因着信,長大了就不肯稱為法老女兒之子。他寧可和上帝的百姓同受苦害,也不願暫時享受罪中之樂。他看為基督受的凌辱比埃及的財物更寶貴,因他想望所要得的賞賜。他因着信,就離開埃及,不怕王怒;因為他恆心忍耐,如同看見那不能看見的主。他因着信,就守逾越節,行灑血的禮,免得那滅長子的臨近以色列人。他們因着信,過紅海如行乾地;埃及人試着要過去,就被吞滅了。」(希伯來書11:24-29) 毫無疑問,摩西的信心全賴他的母親約基別的教導。今天,作為一位好母親,除了給孩子最好的培育,提供孩子生活所需外,還要建立孩子的信仰,讓他/她從小認識上帝,追求真正的智慧、愛心、忍耐和信心。正如箴言9章10節說:「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

放鬆你的心

你近日的工作是否十分忙碌,忙得沒有一點時間去做自己喜歡的事,甚至靈修、祈禱都是「水過鴨背」,腦子不停地轉、轉、轉?這實在令人太累了! 有時疲累不一定與工作有關,家人的不和、同事的爭鬥、心裏的不平……都容易使人心力交瘁。近日的新聞更使人倍覺疲累,各國為了自身的利益而爾虞我詐、彼此猜忌;當中是非黑白,究竟有誰可以判斷? 每天上班下班的途中,在車廂內亦不時聽見有人在爭吵,有些是對着手機怒罵,有些是與身旁的人互相指罵,你一言我一語,各有各的道理和立場,實在難分對錯。這令周圍的人耳根不僅難以清靜,心中也隨之煩躁起來。回到家中,最想做的就是立即洗澡,上床睡覺,抓緊一點點安靜的時刻。 耶穌在世為人的時候,也常感到疲倦不堪。耶穌每天都教導門徒,但門徒總是對真理充耳不聞,或是摸不着頭腦,而且常常互爭「上位」,試問耶穌怎會不疲倦?每天更有不少人前來找耶穌醫病和趕鬼,使祂從早忙到晚,實在疲累極了。那麼,耶穌怎樣恢復祂的能力呢? 耶穌喜歡與父上帝親近,聖經多處描寫耶穌獨自一人禱告的情景。馬太福音十四章22至23節記載:「耶穌隨即催門徒上船,先渡到那邊去,等祂叫眾人散開。散了眾人以後,祂就獨自上山去禱告。到了晚上,只有祂一人在那裏。」在耶穌被釘十架的前一夜,祂亦在客西馬尼園禱告。 讓我們也學效耶穌的榜樣,在最忙碌、最疲倦、最不安的時候,先深呼吸一下,然後在禱告中向我們的父上帝傾訴心裏的掛慮。當我們與上帝深度相交,靈、魂、體都能得到更新。儘管眼前的困難或許沒有除去,身上的重擔仍未減輕,但我們可以有不同的眼光去面對身處的環境。 所以,無論任何情況,當我們倚靠主,就可放鬆心情,因為只有衪明白我們。疲累的時候,更要安靜下來親近主,而且緊握主的手,讓衪帶領我們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