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letter: 2025 October

親愛的弟兄姊妹: 主內平安! 踏入十月,天氣仍然酷熱,雖不見秋風送爽,中秋節卻快到了! 這是一年之中的重要節日,你我都期望能與家人團聚共度。從「舉頭望明月」到「低頭思故鄉」,便聯想到家鄉親人可能此時也在明月當空下觀賞圓月;因此,明月將分隔兩地的人連繫起來。 中秋夜的月亮尤其皎潔明亮,亦令人聯想到大自然的美麗和奧祕。當你抬頭凝望天上的滿月,心中會惦念哪些人?會否想到創造這月亮的主?甚或思想人生在世的意義? 盼望中秋夜空皎潔的圓月,能照亮你內心一切的陰暗,把所有的不平、怨恨和苦毒都除去,讓你靠着信心打開心扉,踏上耶穌基督在神人之間搭下的「鵲橋」,與自己和別人復和! 祝中秋快樂!一家蒙福! 編輯團隊上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中國傳統的中秋節,這個節日不期然令人聯想到月亮。聖經怎樣談到月亮? 除了賞月之外,我們在中秋節也着重團圓。聖經又怎樣談到團圓?   月餅像是象徵了團團圓圓,缺一塊都不可。但是這種和睦共處的願景能輕易達到嗎?今時今日,真的不是那麼容易。在很多家庭裏,團而不圓,聚則紛爭,實在屢見不鮮。讓我們看看在舊約聖經中,摩西的一家出現了甚麼破口。   所謂「每逢佳節倍思親」,到了中秋節,不禁令人想念遠去他鄉的親人。這正是我們對「一家團圓」的渴望。聖經中有一位父親,他的小兒子向他取了一半家財後,便離家出走,累得這父親天天倚門盼兒歸。   為白己禱告: 求主賜我健康的身體、活潑的心靈,也醫治我患病的親友,常常經歷主的恩典。 求主除去我的軟弱和疑惑,加給我力量,在動盪不安的時代,不受環境影響,每天跟隨主的引領前行。 為香港禱告: 近日輕生的個案增多,在各行各業面對衰退、結業與裁員,請為正陷入生活艱難、掙扎求存的人禱告。求主幫助他們度過難關,在一切困苦與絕望中能感受家人的關心,並得到及時的支援。 校園的欺凌事件也增加,有學生遭受掌摑及言語欺凌,更有被勒索金錢。求主幫助學生在面對欺凌時懂得尋求幫助,並賜智慧予老師能及早發現,早日妥善處理欺凌事件。 為世界禱告: 為中東地區與俄烏戰火所影響的北約國家禱告,求主賜各國領袖謀事的智慧與明辨的心,願意以和平的方式來解決分歧。更求主憐憫當地流離失所、終日不安的人民,為他們打開援助之門,得到各方的資源和幫助,也保護兒童、婦女、老弱者免受更多的傷害。 為剛果、埃塞俄比亞,以及世界各地因基督信仰而受逼迫、遭患難的信徒禱告。在他們面對殺戮、家園被毀,走在死蔭幽谷時,求主同在的力量臨到他們,使他們在患難中得着安慰。在他們感到無助和被世界遺忘時,求主讓他們看見祢的慈愛永不離開他們,在絕望中仍存盼望。

與主團圓

所謂「每逢佳節倍思親」,到了中秋節,不禁令人想念遠去他鄉的親人。這正是我們對「一家團圓」的渴望。聖經中有一位父親,他的小兒子向他取了一半家財後,便離家出走,累得這父親天天倚門盼兒歸。 這個故事記載於路加福音第15章。這父親家道豐富,他有牛、有羊,也有不少的僱工。他也是一位仁慈的父親,不然當他的小兒子要求他分家產的時候,他大可責備這兒子一番,並將他逐出家門;但這父親沒有這樣做,他真的將產業分給這兒子,並耐心地等候這兒子回家之日。 縱然小兒子「跑走了」,這父親還有一個大兒子「在家裏」。這大兒子天天努力工作,使家業更加興盛。那麼,相對於小兒子,不僅沒有好好運用父親給他的財產去建家立業,反將金錢都花光了,小兒子便是這故事中的「反派」,大兒子就是「正派」嗎?但讓我們再想想:這個大兒子真是百分百的好兒子嗎?他雖然人在家裏,但他的心呢?他真是跟他的父親在一起嗎? 世間實在沒有一個完全人。人的本性都透過這故事裏的兩個兒子顯露出來。有時候,我們像這小兒子,明知所做的事會使身邊愛我們的人傷心,卻仍然去做。又有時候,我們也像這大兒子,按着規定做好一切的事:遵守規例、努力服事、讀經靈修;但是當我們發現有些人不用做這一切,亦可以蒙上帝賜福,那時候心底委實不快!不禁去問:為何那些甚麼都不做的人,所得到的跟我們一樣?有罪的人也可以得到祝福? 這就是「恩典」啊!我們的上帝不是照人所做的回報人,祂賜給人的恩典完全是出於祂對人的愛。上述故事中的父親也反映我們的上帝,祂一直在等候我們回到祂的懷裏。 在此佳節,一家人會一起吃月餅、一起喝茶。耶穌在受難之前,也和祂的門徒相聚一起,分享晚餐。祂並且「拿起餅來,祝謝了,就擘開,遞給他們,說:『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捨的,你們也應當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飯後也照樣拿起杯來,說:『這杯是用我血所立的新約,是為你們流出來的。』」(路加福音22:19-20) 耶穌透過擘餅和分杯,再次提醒我們:祂對人的愛是多麼的長闊高深! 中秋晚上,當我們一家團圓,可否也想想主耶穌對我們的愛?祂在十架上的犧牲,就是為了修補我們與上帝破碎的關係。上帝就如上述的那位父親,渴望兒子歸家,祂也一直等候與我們團圓。你願意回到上帝那裏嗎?

慎防破口

每到中秋節,一家人都愛圍在一起吃月餅。月餅像是象徵了團團圓圓,缺一塊都不可。但是這種和睦共處的願景能輕易達到嗎?今時今日,真的不是那麼容易。在很多家庭裏,團而不圓,聚則紛爭,實在屢見不鮮。 讓我們看看在舊約聖經中,摩西的一家出現了甚麼破口: 摩西有一位姊姊,名叫米利暗。摩西在埃及出生後不久,法老下令殺掉所有剛出生的希伯來男嬰。摩西的母親為了救活孩子,便用草編了一個籃子,還在籃子外面塗了瀝青柏油,以免籃子入水。最後,她把心愛的摩西放進籃子裏,然後放在尼羅河的蘆葦叢中。這時,小女孩米利暗站在遠處,眼睛盯着在蘆葦叢中的這個籃子。她一直盯着,直至看見法老的女兒從尼羅河抱起了籃中的弟弟摩西。米利暗便抓住機會,憑着對上帝的信心,鼓起勇氣,走上前對法老的女兒說:「我去在希伯來婦人中叫一個奶媽來,為你奶這孩子,可以不可以?」(出埃及記2:7)米利暗就找了母親來乳養摩西。 由此可見,米利暗勇氣十足。她雖然年紀小小,已對上帝充滿信心。難怪當摩西長大,帶領以色列民走過分開的紅海,逃避埃及軍兵的追捕後,她帶領婦女歌頌上帝奇妙的作為。聖經說:「女先知米利暗,手裏拿着鼓;眾婦女也跟她出去拿鼓跳舞。米利暗應聲說:『你們要歌頌耶和華,因祂大大戰勝,將馬和騎馬的投在海中。』」(出埃及記15:20-21) 可是,米利暗後來犯了一個大錯,就是嫉妒摩西得蒙上帝的恩寵。民數記12章1至2節記載:「摩西娶了古實女子為妻。米利暗和亞倫因他所娶的古實女子就毀謗他,說:『難道耶和華單與摩西說話,不也與我們說話嗎?』這話耶和華聽見了。」從米利暗和她弟弟亞倫的話,可見他們的心被嫉妒所毒害了。他們非常不滿耶和華只任用摩西,沒有給他們更大的權力和更高的地位。 這招致耶和華的懲罰。第9至10節說:「耶和華就向他們二人發怒而去。雲彩從會幕上挪開了,不料,米利暗長了大痲瘋,有雪那樣白。」亞倫馬上謙卑地向摩西認錯,求摩西替他們在耶和華面前說情。儘管米利暗犯下大錯,摩西仍是很愛自己的姊姊,不想看到她受痲瘋病折磨。滿有憐憫的耶和華後來治好了悔改的米利暗。不過,祂要米利暗在以色列營外隔離七天,作為對她的管教。 米利暗從參與拯救嬰孩摩西,到跟摩西一同經歷上帝拯救整個以色列民族,她在個人和民族層面都見證了上帝的大能。可是,她心裏的嫉妒——在民族中的地位不及摩西,跟上帝的關係也不如摩西般親密,就像「一點麵酵能使全團發起來」(哥林多前書5:6),成為她的生命、家庭,甚至整個民族的破口!我們也要引以為誡啊!

中秋賞月與團圓

賞月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中國傳統的中秋節,這個節日不期然令人聯想到月亮。原來聖經很早已記載關於月亮的出現,創世記1章14至18節說: 「上帝說:『天上要有光體,可以分晝夜,作記號,定節令、日子、年歲,並要發光在天空,普照在地上。』事就這樣成了。於是上帝造了兩個大光,大的管晝,小的管夜,又造眾星,就把這些光擺列在天空,普照在地上,管理晝夜,分別明暗。上帝看着是好的。」 這段經文明確地告訴我們,上帝在第四天創造了日月星體,管理白晝和黑夜,當中顯出上帝美好的安排與計劃。可惜許多科學家只看到宇宙的奇妙,卻看不到上帝的創造就在其中。只有我們認識了上帝,才明白宇宙星體都是祂命定的。我們在中秋節賞月的時候,便可懷着感恩的心,欣賞上帝奇妙的創造! 團圓 除了賞月之外,我們在中秋節也着重團圓。北宋詩人蘇軾曾感慨地說:「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所以,每逢中秋節,我們都渴望一家團圓;若不能如願,心裏不禁添上了一分愁苦 其實聖經也談到團圓,在創世記中,雅各的一家七十多口,經歷了種種事情之後,最終獲得大團圓。創世記從第42至47章,一直敘述雅各讓他的十個兒子到埃及買糧,因為他們所居住的迦南地發生大饑荒。他的十個兒子到了埃及後,竟然遇到曾被他們出賣的弟弟約瑟。那時候,約瑟已成為埃及的宰相。聖經非常詳細地描述約瑟與十個哥哥相認的過程。在這過程中,約瑟經歷極大的痛苦。如果他不是靠着上帝,何來寬容的心?他就不能從自己過往的苦難中,看到上帝的計劃和旨意,更遑論這樣饒恕了他十個哥哥以往對他的惡行。約瑟還為自己七十多口之家,找了一塊肥沃的土地,適合一家人居住和放牧。 今天,我們的家中或許沒有那麼多的恩恩怨怨,但磨擦總是少不了。約瑟的美德,實在值得我們深思和學效。他為了能使一家團圓,願意不計算十個哥哥的惡,因他知道惟有上帝能分辨善惡,所以他在上帝面前一直順服,才能有此寬容的心。

Newsletter: 2025 September

親愛的弟兄姊妹: 主內平安! 9月1日是萬千莘莘學子開學的大日子,他們一早起來,背着書包上學去,迎接新學年大大小小的挑戰。 人生路上,我們都有不同的課堂,讓我們學習更像主,並且操練我們的信心與毅力,勇敢地跨過一個個難關。就如剛過去的8月,香港天文台多次發出黑雨及熱帶氣旋警告信號。但即使在狂風暴雨的日子,不要忘記雲上仍有太陽,正如詩歌說: 無論是住在美麗的高山,或是躺臥在陰暗的幽谷; 當你抬起頭,你將會發現,主已為你我而預備。 雲上太陽,它總不改變,雖然小雨灑在臉上, 雲上太陽,它總不改變,哈!它不改變。 家長們,當孩子在學習時遇到困難,請多多鼓勵他們:不要灰心,記得向上帝支取智慧和忍耐!加油! 祝常歷主恩! 編輯團隊上   近年常聽到不少負面新聞,尤其是家庭的倫常慘劇,令人倍覺這世界充滿各種苦難,心中不禁湧起陣陣哀傷。 聖經說:「我們一生的年日是七十歲,若是強壯可到八十歲……」(詩篇90:10)到了今時今日,隨着醫學進步,不少人都年過七十、八十,甚至九十。在這些看似悠長的歲月中,如何活出美好的生命?   這幾年間,經濟陷入低潮,不少人慨嘆生活艱難,荊棘滿途,心裏愁苦不已。在聖經的路得記中,記述了拿俄米也面對種種困苦,但她堅忍地信靠上帝,堪作我們今天的典範。   這些年,不少孩子都是家中的獨生愛兒,深受父母寵愛,事事遷就,甚至寵得像是個「小皇帝」,從不懂得尊重別人,更遑論尊敬長輩。 事實上,尊重別人是建立美好品格的重要一環,亦是品德教育的基本元素。那麼,父母該如何教導子女對長輩以禮相待,建立良好的長幼關係?   獻上感恩: 親愛的主耶穌,感謝祢應許常與我們同在,每當我們向祢呼求,祢就垂聽並施行拯救,伸手將我們從困境中領出來。感謝祢的慈愛、信實與大能,即使狂風巨浪,也能因祢而止息,讓我們的心在祢裏面得享平安。願我們常看見祢的榮耀與作為,時刻讚美祢! 為香港禱告: 香港最新失業率升至 3.7%,高過預期,許多主要行業的失業率均見上升,包括建造業、餐飲業、零售業、地產業等。求主看顧失業人士早日覓得工作,並賜智慧予政府改善經營環境,守護市民的生計。 隨着暑假結束,中小學的莘莘學子要迎接新學年。求主幫助他們調整作息時間,培養早睡早起的生活習慣,並收拾心情回到校園,享受學習樂趣,生命不斷成長。 為世界禱告:​ 以色列繼續進攻加沙地帶,造成傷亡,引發嚴重的人道危機,數千家庭被逼逃離家園,並且醫療設施飽受破壞。俄烏戰爭亦已經歷一段時間,雖然好幾次提出停火協議,但仍未能達至全面停火。願主掌管各國領袖的心,使戰爭得以停止;並求主看顧在戰爭中無辜受害的兒童與家庭,給予他們拯救和安慰。 近年世界各地都出現極端天氣,求主賜各地政府有智慧預防及跟進;更願世人珍惜地球資源,不再濫用或破壞,並有謙卑的心,承認創天造地的主。

傳承敬愛

這些年間,不少孩子都是家中的獨生愛兒,深受父母寵愛,事事遷就,甚至寵得像是個「小皇帝」,從不懂得尊重別人,更遑論尊敬長輩。 事實上,尊重別人是建立美好品格的重要一環,亦是品德教育的基本元素。那麼,父母該如何教導子女對長輩以禮相待,建立良好的長幼關係? 從小教導 父母該從小教導子女親近上帝,在子女小時候便引領他們參加主日學,受師長教導,認識上帝。當他們產生敬畏上帝之心,便自然明白如何敬愛長輩。到了子女進入少年階段,就參加團契,從而認識世間許多事物,尤其明白人生真義。 言傳身教 身教比言傳更重要。父母對子女的教導不能只掛在口頭上,其實孩子更多是看成人的行為。父母要教導子女孝敬長輩,就要以身作則,自己先去孝敬長輩,孩子才會學習得到。例如:在家吃飯的時候,若家中有祖父母,父母該先給長者盛飯,並且告訴子女在爺爺嫲嫲沒動筷子前,不能先動筷子。 不僅在家以身作則,出門在外,父母也該以禮對待長者,例如讓座或攙扶過馬路等,讓孩子參與其中,學到「愛吾老以及人之老」,在尊敬自己的長輩時,也不忘其他與自己沒有親屬關係的長者,以仁愛之心待人。 可是,在教導的時候,父母不要強迫子女遵從,因為有些孩子比較外向,學得較快;有些孩子卻是內向,久久也不願作出行動。這時候,父母千萬不要責備子女,由得他們慢慢學習,很多行為都是在潛移默化中成了習慣。 基督的愛 基督的愛與世人的愛不同。世人的愛是平面的,諸如「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這份敬或甚至愛是有條件的。使徒保羅把基督的愛描述得淋漓盡致,完全不像世人的愛,他說:「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哥林多前書13:4-8上)父母若能懷着基督的愛,教導子女以這份愛去尊敬長輩,必能大大造就子女的生命,並且顯揚基督無比的愛!

靠主跨過

這幾年間,經濟陷入低潮,不少人慨嘆生活艱難,荊棘滿途,心裏愁苦不已。在聖經的路得記中,記述了拿俄米也面對種種困苦,但她堅忍地信靠上帝,堪作我們今天的典範。 拿俄米是以利米勒的妻子,有兩個兒子,名叫瑪倫和基連。拿俄米一家原住在猶大的伯利恆,後來遇上饑荒,她便跟隨丈夫並帶着兩個兒子移居摩押地。拿俄米的丈夫和兩個兒子後來相繼離世,只剩下她和兩個媳婦,就是俄珥巴和路得。拿俄米經歷喪親之痛後,因聽聞上帝賜糧食給祂的百姓,便打算返回家鄉伯利恆。在路上,拿俄米吩咐她兩個媳婦回娘家另覓出路,但是路得捨不得拿俄米,決定要隨她回鄉。 她們回到伯利恆,城裏的人都大感驚訝,紛紛說:「這是拿俄米嗎?」拿俄米卻說:「不要叫我拿俄米,要叫我瑪拉,因為全能者使我受了大苦。我滿滿地出去,耶和華使我空空地回來。」(路得記1:20-21上)試想想:拿俄米一家四口「齊齊整整」地離開伯利恆,現在只剩下她和媳婦獨自回來,她的心情是何等失落與悲痛,不禁發出怨言。在古代社會,家中的男性(丈夫和兒子)是經濟支柱,並負責保護家人;現在拿俄米和路得失去了所有經濟和安全保障,變得無依無靠又貧困。 在彷彿窮途末路時,身為外邦人的路得主動提出到田裏拾取麥穗。當時正值收割的季節,路得恰巧來到波阿斯(與拿俄米的亡夫以利米勒同族)的田裏,因而結識了他,並得到他的恩待。拿俄米知道路得獲得波阿斯的幫助,便鼓勵路得繼續在他的田裏拾取麥穗。 拿俄米在這段日子一直經歷上帝的供應和預備,讓她一步一步走出陰霾與幽谷。同時,她看見路得與波阿斯的邂逅,全是上帝巧妙安排,於是她想把握機會,替路得找個歸宿,便吩咐路得夜間去找波阿斯(路得記第3章),促使波阿斯願意承擔至近親屬的責任,從拿俄米手中買下屬於以利米勒,以及兒子基連和瑪倫的產業,並且迎娶瑪倫的妻子路得,好讓已死的瑪倫能在產業上留名。最後,波阿斯娶了路得,上帝更賜福他們,使他們生下一子,拿俄米更因這孫兒而得到供養(路得記第4章)。 人生難免遇上苦難,在苦難之中,最重要不是解釋苦難的源頭,而是仍然信靠上帝的幫助。正如拿俄米雖然曾抱怨上帝使她受苦,但她仍嘗試抓緊上帝賜下的機會,並細察上帝在其生活中的作為,以信靠和感恩的心跟隨上帝的引領。

喜樂人生

近年常聽到不少負面新聞,尤其是家庭的倫常慘劇,令人倍覺這世界充滿各種苦難,心中不禁湧起陣陣哀傷。 聖經說:「我們一生的年日是七十歲,若是強壯可到八十歲……」(詩篇90:10)到了今時今日,隨着醫學進步,不少人都年過七十、八十,甚至九十。在這些看似悠長的歲月中,如何活出美好的生命? 聖經教導我們用喜樂去面對人生。箴言17章22節說:「喜樂的心乃是良藥;憂傷的靈使骨枯乾。」試想想,骨頭枯乾會有甚麼結果?全身乏力,舉步維艱。事實上,坐困愁城,心中苦澀,對四周環境一點幫助也沒有,更不能解決問題。所以,箴言15章13節又說:「心中喜樂,面帶笑容;心裏憂愁,靈被損傷。」微笑確是生命的活泉,能創造幸福與快樂。 那麼,如何能有這樣的喜樂呢?首先,我們要學習放下一些纏累我們的欲望。其次,我們必須以信心和愛心面對一切。所謂「有容乃大、無欲則剛」;要有包容的心態,才能有更廣闊的胸懷;沒有過多的私欲,就不會陷入貪婪之中,被欲望所控制,才能保持剛正不阿的品德。因此,我們不要諸多計較,也不要與人比較,更不可懷有嫉妒怨恨的心,喜樂便油然而生。 美國有一位精神科醫生說:「人生要像個十字架,往上要敬畏上帝,往下要愛人如己,往左是勤奮工作,往右是休閒享樂。」這樣才是幸福的人生。你同意嗎?瑞士一位宗教哲學家兼法律家卡爾‧希利(Carl Andreas Hilty)認為一個人要獲得幸福,就要做到以下四點:1. 保持健康,2. 確立價值觀,3. 終生有工作,4. 有幸福的家庭和婚姻生活。奧地利的心理分析大師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則強調一個人要終生學習,並為自己安排旅遊,因為透過旅遊可以開闊我們的眼界,發現新的自己,從而獲得不一樣的世界觀。所謂「活到老、學到老」,不斷自我成長,不成為井底之蛙。 對於已屆退休之齡的長者,生命經歷了世間許多的誘惑、病痛或苦楚,現已蒙上帝施恩拯救,獲得新的生命,那就讓這新生命天天不斷更新,回復年輕的活力。何不在此餘生更多閱讀書籍、四處旅遊,並且天天親近上帝,思考上帝的話,生命散發更多的光輝?

Newsletter: 2025 August

親愛的弟兄姊妹: 主內平安! 踏入七、八月,不時遇到天色驟變,一片藍天白雲,突然變得污雲密佈、風起浪湧。人生路上,何嘗不是常經風雨? 最近有朋友突然發覺自己罹患癌症,頓時晴天霹靂,內心驚惶不已,倍感天意弄人,埋怨上帝疏於看顧。也有親友臥病不久,便不敵病魔而辭世。面對這些情況,心裏愁苦哀傷,在所難免。但有一首詩歌其中一節是這樣: 神未曾應許天色常藍,人生的路途花香常漫; 神未曾應許常晴無雨,常樂無痛苦,常安無虞。 神卻曾應許生活有力,行路有光亮,作工得息, 試煉得恩助,危難有賴,無限的體諒,不死的愛。 上帝更應許我們:「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哥林多後書12:9上)祂也說:「你從水中經過,我必與你同在,你渡過江河,水必不漫過你;你在火中行走,也不被燒傷,火焰必不燒着你身。」(以賽亞書43:2) 人生路上高低起伏,但願我們在低谷之中,能緊握上帝的應許,安然走過。互勉! 祝主恩永偕! 編輯團隊上   一位朋友訴說:「我把情緒埋藏了很久。我很久沒有感到一絲驚喜……我也很久沒有哭過了……為甚麼?不知道……我甚至看到電影中生離死別的畫面,也流不出一滴眼淚,內心總是冷冰冰……」你也曾有此感受嗎?   現今社會許多青少年的問題,背後的原因大多與家庭破碎有關。家庭健全與否,是社會穩定的關鍵。那麼,如何建立一個蒙上帝喜悅的家庭呢?   父母與子女之間,因年齡和受教育不同,在思想、觀念與生活形式上容易產生距離,加上生活中堆積了點點滴滴的誤解,便形成兩代之間的鴻溝。這問題可如何解決呢?   獻上感恩: 親愛的主耶穌,感謝祢成為我們的道路、真理、生命。願我們一生跟隨祢的腳步,每天經歷祢的同在與同行。更感謝祢賜給我們家人、同事、朋友、屬靈夥伴,讓我們在人生路上不孤單,軟弱時有人扶持。願我們珍惜祢所賜的關係,在祢的愛中彼此相愛,一同見證祢的信實與恩典! 為香港禱告: 同性伴侶關係的討論再次熾熱起來,香港高等法院近日更宣佈公廁「男女分隔」限制及罰則無效,但暫緩生效12個月。求主加添智慧予政府,以合乎情理及保護兒童和女性的考量,去處理有關情況。也求主讓世人回轉,活出主所喜悅的生命,歸回上帝的心意。 暑假期間,求主賜予香港所有學生一個愉快和充實的假期,又願聖靈引導他們善用教會、學校及社區提供的有益活動,讓他們的身心靈得着健康發展。更求主賜他們渴求認識真理的心,幫助他們建立信仰的根基。 為世界禱告:​ 近日除了中東地區,泰國和柬埔寨邊界亦爆發戰火。求主憐憫所有在戰火與患難中的人民,供應他們一切所需;並安慰失去家園和親人者的心,醫治他們心靈的創傷。更願主興起當地基督徒,成為主的和平使者,在黑暗之地傳揚真光。 美國擬訂的對等關税造成全球金融危機及貿易失衡。求主賜智慧予各國領袖和決策者,開展關稅協議的談判,願意尋求合作而非對立,尋求互益而非自利,惠及各國人民。求主也看顧在動盪中受影響的家庭與弱勢產業,在風浪中經歷主的供應與引導。  

鴻溝可跨過

有沒有發覺越來越難與新一代溝通,尤其是他們的價值觀?對於在基督教家庭長大,受過父母嚴厲管教,不可以行差踏錯,不可以在求學時期拍拖,不可以參加通宵派對的一代,在管教子女時,更加感到兩代的鴻溝極深,不容易跨過。 筆者有一位朋友的女兒剛踏入20歲,已是成人。但她早在兩三年前好像變成另一個人似的,出現不少令她的媽媽難以接受的行為,例如: 她常利用交友app 結識新朋友。 她參加派對以致通宵不回家已是常態。 她不只跟一個男朋友拍拖,有時是兩個,有時是三四個。 她有了男朋友,還不斷在交友app結識朋友。 她的朋友認為男女性別的界線可以模糊不清,隨時變為男性或女性皆可,她竟然也贊同這種觀念。 她在大學攻讀時裝設計,有一天竟要求收入只夠養家的父母給她一筆鉅大款項,支持她自創時裝品牌。筆者的朋友與丈夫只想女兒腳踏實地,便建議她先從事設計或營銷工作,累積一下經驗,結果與女兒大吵一場。最後,她怒氣沖沖地說會問朋友借錢,因她的朋友是在財務公司工作。為父的只好把部分退休金交給她。 父母與子女之間,因年齡和受教育不同,在思想、觀念與生活形式上容易產生距離,加上生活中堆積了點點滴滴的誤解,便形成兩代之間的鴻溝。 為人父母都全心全意希望子女成功,終生幸福。可是,當子女在學業、品行、交友方面出了問題,父母自然會加以教導與勸阻。但有時候,子女對父母的關心不以為然,甚至把父母的教導誤解為干涉自己的自由,久而久之更產生反感,因而採取反抗的對立態度。 不少家庭都遇到這種困難,若是處理不當,就會導致兩代之間感情破裂,或是子女走上極端的道路。那如何解決這問題呢? 多為子女禱告:父母要常為子女誠心禱告,把他們帶到上帝面前,就像使徒保羅為提摩太禱告一樣:「祈禱的時候,不住的想念你,記念你的眼淚,晝夜切切地想要見你,好叫我滿心快樂」(提摩太後書1:3-4)。 給子女適當的空間:由得子女自己去闖蕩,學習如何應付生活中各種難處,並從中明白上帝的旨意。在言談間,父母不去碰觸那些尖銳的話題,盡量談論輕鬆的事,放手讓上帝來帶領子女的未來! 父母要以身作則:所謂「言教不如身教」,父母對信仰認真,並行事正直,自然會感染子女靈命成長。 但願經歷這些苦難的家庭,子女不再反叛,學到如何反哺和孝順;父母也學到諒解和寬容,讓子女的天地更寬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