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主團圓

所謂「每逢佳節倍思親」,到了中秋節,不禁令人想念遠去他鄉的親人。這正是我們對「一家團圓」的渴望。聖經中有一位父親,他的小兒子向他取了一半家財後,便離家出走,累得這父親天天倚門盼兒歸。 這個故事記載於路加福音第15章。這父親家道豐富,他有牛、有羊,也有不少的僱工。他也是一位仁慈的父親,不然當他的小兒子要求他分家產的時候,他大可責備這兒子一番,並將他逐出家門;但這父親沒有這樣做,他真的將產業分給這兒子,並耐心地等候這兒子回家之日。 縱然小兒子「跑走了」,這父親還有一個大兒子「在家裏」。這大兒子天天努力工作,使家業更加興盛。那麼,相對於小兒子,不僅沒有好好運用父親給他的財產去建家立業,反將金錢都花光了,小兒子便是這故事中的「反派」,大兒子就是「正派」嗎?但讓我們再想想:這個大兒子真是百分百的好兒子嗎?他雖然人在家裏,但他的心呢?他真是跟他的父親在一起嗎? 世間實在沒有一個完全人。人的本性都透過這故事裏的兩個兒子顯露出來。有時候,我們像這小兒子,明知所做的事會使身邊愛我們的人傷心,卻仍然去做。又有時候,我們也像這大兒子,按着規定做好一切的事:遵守規例、努力服事、讀經靈修;但是當我們發現有些人不用做這一切,亦可以蒙上帝賜福,那時候心底委實不快!不禁去問:為何那些甚麼都不做的人,所得到的跟我們一樣?有罪的人也可以得到祝福? 這就是「恩典」啊!我們的上帝不是照人所做的回報人,祂賜給人的恩典完全是出於祂對人的愛。上述故事中的父親也反映我們的上帝,祂一直在等候我們回到祂的懷裏。 在此佳節,一家人會一起吃月餅、一起喝茶。耶穌在受難之前,也和祂的門徒相聚一起,分享晚餐。祂並且「拿起餅來,祝謝了,就擘開,遞給他們,說:『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捨的,你們也應當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飯後也照樣拿起杯來,說:『這杯是用我血所立的新約,是為你們流出來的。』」(路加福音22:19-20) 耶穌透過擘餅和分杯,再次提醒我們:祂對人的愛是多麼的長闊高深! 中秋晚上,當我們一家團圓,可否也想想主耶穌對我們的愛?祂在十架上的犧牲,就是為了修補我們與上帝破碎的關係。上帝就如上述的那位父親,渴望兒子歸家,祂也一直等候與我們團圓。你願意回到上帝那裏嗎?

慎防破口

每到中秋節,一家人都愛圍在一起吃月餅。月餅像是象徵了團團圓圓,缺一塊都不可。但是這種和睦共處的願景能輕易達到嗎?今時今日,真的不是那麼容易。在很多家庭裏,團而不圓,聚則紛爭,實在屢見不鮮。 讓我們看看在舊約聖經中,摩西的一家出現了甚麼破口: 摩西有一位姊姊,名叫米利暗。摩西在埃及出生後不久,法老下令殺掉所有剛出生的希伯來男嬰。摩西的母親為了救活孩子,便用草編了一個籃子,還在籃子外面塗了瀝青柏油,以免籃子入水。最後,她把心愛的摩西放進籃子裏,然後放在尼羅河的蘆葦叢中。這時,小女孩米利暗站在遠處,眼睛盯着在蘆葦叢中的這個籃子。她一直盯着,直至看見法老的女兒從尼羅河抱起了籃中的弟弟摩西。米利暗便抓住機會,憑着對上帝的信心,鼓起勇氣,走上前對法老的女兒說:「我去在希伯來婦人中叫一個奶媽來,為你奶這孩子,可以不可以?」(出埃及記2:7)米利暗就找了母親來乳養摩西。 由此可見,米利暗勇氣十足。她雖然年紀小小,已對上帝充滿信心。難怪當摩西長大,帶領以色列民走過分開的紅海,逃避埃及軍兵的追捕後,她帶領婦女歌頌上帝奇妙的作為。聖經說:「女先知米利暗,手裏拿着鼓;眾婦女也跟她出去拿鼓跳舞。米利暗應聲說:『你們要歌頌耶和華,因祂大大戰勝,將馬和騎馬的投在海中。』」(出埃及記15:20-21) 可是,米利暗後來犯了一個大錯,就是嫉妒摩西得蒙上帝的恩寵。民數記12章1至2節記載:「摩西娶了古實女子為妻。米利暗和亞倫因他所娶的古實女子就毀謗他,說:『難道耶和華單與摩西說話,不也與我們說話嗎?』這話耶和華聽見了。」從米利暗和她弟弟亞倫的話,可見他們的心被嫉妒所毒害了。他們非常不滿耶和華只任用摩西,沒有給他們更大的權力和更高的地位。 這招致耶和華的懲罰。第9至10節說:「耶和華就向他們二人發怒而去。雲彩從會幕上挪開了,不料,米利暗長了大痲瘋,有雪那樣白。」亞倫馬上謙卑地向摩西認錯,求摩西替他們在耶和華面前說情。儘管米利暗犯下大錯,摩西仍是很愛自己的姊姊,不想看到她受痲瘋病折磨。滿有憐憫的耶和華後來治好了悔改的米利暗。不過,祂要米利暗在以色列營外隔離七天,作為對她的管教。 米利暗從參與拯救嬰孩摩西,到跟摩西一同經歷上帝拯救整個以色列民族,她在個人和民族層面都見證了上帝的大能。可是,她心裏的嫉妒——在民族中的地位不及摩西,跟上帝的關係也不如摩西般親密,就像「一點麵酵能使全團發起來」(哥林多前書5:6),成為她的生命、家庭,甚至整個民族的破口!我們也要引以為誡啊!

中秋賞月與團圓

賞月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中國傳統的中秋節,這個節日不期然令人聯想到月亮。原來聖經很早已記載關於月亮的出現,創世記1章14至18節說: 「上帝說:『天上要有光體,可以分晝夜,作記號,定節令、日子、年歲,並要發光在天空,普照在地上。』事就這樣成了。於是上帝造了兩個大光,大的管晝,小的管夜,又造眾星,就把這些光擺列在天空,普照在地上,管理晝夜,分別明暗。上帝看着是好的。」 這段經文明確地告訴我們,上帝在第四天創造了日月星體,管理白晝和黑夜,當中顯出上帝美好的安排與計劃。可惜許多科學家只看到宇宙的奇妙,卻看不到上帝的創造就在其中。只有我們認識了上帝,才明白宇宙星體都是祂命定的。我們在中秋節賞月的時候,便可懷着感恩的心,欣賞上帝奇妙的創造! 團圓 除了賞月之外,我們在中秋節也着重團圓。北宋詩人蘇軾曾感慨地說:「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所以,每逢中秋節,我們都渴望一家團圓;若不能如願,心裏不禁添上了一分愁苦 其實聖經也談到團圓,在創世記中,雅各的一家七十多口,經歷了種種事情之後,最終獲得大團圓。創世記從第42至47章,一直敘述雅各讓他的十個兒子到埃及買糧,因為他們所居住的迦南地發生大饑荒。他的十個兒子到了埃及後,竟然遇到曾被他們出賣的弟弟約瑟。那時候,約瑟已成為埃及的宰相。聖經非常詳細地描述約瑟與十個哥哥相認的過程。在這過程中,約瑟經歷極大的痛苦。如果他不是靠着上帝,何來寬容的心?他就不能從自己過往的苦難中,看到上帝的計劃和旨意,更遑論這樣饒恕了他十個哥哥以往對他的惡行。約瑟還為自己七十多口之家,找了一塊肥沃的土地,適合一家人居住和放牧。 今天,我們的家中或許沒有那麼多的恩恩怨怨,但磨擦總是少不了。約瑟的美德,實在值得我們深思和學效。他為了能使一家團圓,願意不計算十個哥哥的惡,因他知道惟有上帝能分辨善惡,所以他在上帝面前一直順服,才能有此寬容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