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letter: 2025 July

親愛的弟兄姊妹: 主內平安! 2025 年不經不覺已過了一半。回望走過的日子,可有甚麼感恩的事?或需要記念的?甚或需要放下的? 近年常「聽見打仗和打仗的風聲」,近月更聽聞不少有關地震與海嘯的預言。雖然聖經提醒我們:「總不要驚慌;因為這些事是必須有的,只是末期還沒有到」(馬太福音24:6),但不期然令人想到主再來的日子近了! 踏入暑期,不少教會都舉行聖經班或退修會,鼓勵弟兄姊妹在主的話語上扎根,裝備自己的屬靈生命。你何不也抽一些時間,從繁忙的生活退下來,騰出心靈空間,整理自己的身心靈狀況,並祈求聖靈的引領及光照,賜予你屬天的勇氣和智慧,去迎接前面的挑戰? 縱然沒有人知道主甚麼時候再來,但雅各書5章8節囑咐我們:「你們也當忍耐,堅固你們的心,因為主來的日子近了。」讓我們常存警醒等候的心! 祝主恩永偕! 編輯團隊上   「究竟前行,還是後退?又或是暫停一會?」相信你我都對這種處境不會感到陌生。活在這世上幾十年,面對各種選擇、猶疑、境況與掙扎,幾乎是生活的常態…   踏入年老階段,常令人感到光輝不再,並經歷各種的失去,包括失能和失智,更容易患上抑鬱……但聖經卻說:「白髮是榮耀的冠冕」(箴言16:31上)。長者怎樣活出這「榮耀」呢?   近來經歷兩位長輩離世。一位在中風後視力衰退、肢體僵硬,每天求主早日接她回天家。另一位患上腦退化症,幾十年前的記憶每日在腦海中重複浮現,並逐漸與親人疏離,日復日地在看護的陪伴下靜待人生的終結…   獻上感恩: 親愛的主耶穌,感謝祢無論在何時何地,都看顧和保護我們,賜我們平安!祢知道我們心靈的飢渴,並樂意以祢的活水來充滿我們。願祢常常引領,使我們的生命不斷更新,也能祝福四周許多乾渴的人心! 為香港禱告: 中學文憑試將於7月16日放榜,求主賜各位考生以平安的心面對,引導他們未來升學的安排,讓他們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標,並且更深認識這位賜下豐盛生命的主。 在近月的結業及裁員潮下,求主安慰和扶助受影響的市民,賜下力量和鼓勵,讓他們在困境中看見主的恩典和盼望;也求主使用教會成為祝福的管道。 為世界禱告: 繼俄烏戰爭,以色列與伊朗近日互相發動大規模攻擊,造成很多平民傷亡,失去家園。求主憐憫在中東地區面對顛沛流離和驚恐無助的家庭,止息仇恨。願主的和平臨到中東,使人民得到身心靈的醫治。 為到日本、臺灣、菲律賓、印尼等面臨地震風險的國家與人民禱告,求主保護家家戶戶平安,堅固人心不致懼怕。求主賜下智慧與力量給政府相關的部門,讓防災、救災系統在需要時能發揮功效。

生死的反思

近來經歷兩位長輩離世。一位在中風後視力衰退、肢體僵硬,每天求主早日接她回天家。另一位患上腦退化症,幾十年前的記憶每日在腦海中重複浮現,並逐漸與親人疏離,日復日地在看護的陪伴下靜待人生的終結。 我們都知道「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的階段;身體的老化,亦是「病」的痛苦之源,難以逃避。許多時候,我們雖然對死亡噤若寒蟬,多所忌諱;但死亡卻是生活中的「平常」現象,我們幾乎每一天都對死亡耳有所聞,眼有所見,當中包括世界各地的意外、罪惡、戰禍,以及自然災害等引致的死亡。 人生確是無常,種種病患、困厄與死亡更是無法預測。那麼,我們該如何面對呢?不斷嗟怨?消極逃避?詩人大衛掌握了寶貴的秘訣,他說:「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愛隨着我」(詩篇23:6上)。因此,我們要認定: 生命非常寶貴:人活著就有盼望,可以發揮自己所長,也可以改變許多事情。人生中的傳承,「生命影響生命」,不論長短,都極具價值和意義。所以,當我們的生命仍在燦爛之時,就應活在當下,讓自己多處於正面的心態,並與人分享美好的事物,影響他人也活出美好的生命。 全程有主掌管:在漸老的路上,可時刻觀察和分享自己面對「生、老、病、死」的種種感受,由此體會生命的意義及存在的價值,並且明白一路以來都有主的恩手引領。正如聖經說:「這上帝永永遠遠為我們的上帝;祂必作我們引路的,直到死時。」(詩篇48:14) 死亡不是終結:常人認為「人死如燈滅」,死亡是生命的終結;但對基督徒來說,死亡只是通往永生的路徑,相信死後還有生命。因此,在真正面對死亡時,不少人除了害怕受痛苦之外,還對自己將往哪裏去心存恐懼。基督徒卻有上帝的應許:「我們原知道,我們這地上的帳棚若拆毀了,必得上帝所造,不是人手所造,在天上永存的房屋。」(哥林多後書5:1) 所以,在反思生與死,從而領悟生命的意義之後,讓我們更懂得如何去生活,並且更努力去過每一天,活出生命的意義,因為知道誰在掌管我們的一生!

常青的生命

最近聽到一位長者慨嘆自己與時代脫節,難以融入年輕一輩當中,更感到身體和心力日漸衰退,自覺越來越無用,餘下的日子像是「等死」似的…… 踏入年老階段,常令人感到光輝不再,並經歷各種的失去,包括失能和失智,更容易患上抑鬱……但聖經卻說:「白髮是榮耀的冠冕」(箴言16:31上)。長者怎樣活出這「榮耀」呢? 今時今日,隨着醫學進步,人的壽命越來越長。根據2024年的統計數據,香港男性平均壽命達 82.8 歲,女性為 88.4 歲。可是,不要以為長壽是必然的,這實在是上帝的恩典,尤其是長壽而健康和快樂。讓我們珍惜上帝所賜的這份禮物,學習常存感謝不埋怨,時刻快樂不憂愁。 聖經記載有兩位高齡長者蒙上帝賜福,能親眼看見他們等候多年的救主降生,其中一位是西面。「在耶路撒冷有一個人,名叫西面;這人又公義又虔誠,素常盼望以色列的安慰者來到,又有聖靈在他身上。他得了聖靈的啟示,知道自己未死以前,必看見主所立的基督。」(路加福音2:25-26)果然,西面「受了聖靈的感動,進入聖殿,正遇見耶穌的父母抱着孩子進來」(第27節),他就用手接過耶穌,稱頌上帝奇妙的恩典。 另一位是女先知亞拿,她「年紀已經老邁,從作童女出嫁的時候,同丈夫住了七年就寡居了,現在已經八十四歲,並不離開聖殿,禁食祈求,晝夜事奉上帝。正當那時,她進前來稱謝上帝,將孩子的事對一切盼望耶路撒冷得救贖的人講說。」(路加福音2:36-38) 聖經中也有不少長者,仍事奉不懈,堪作我們的榜樣。正如詩人說:「上帝啊,我到年老髮白的時候,求你不要離棄我!等我將你的能力指示下代,將你的大能指示後世的人。」(詩篇71:18) 永不言退:亞伯拉罕和摩西到了七、八十歲,仍蒙上帝委以重任。 戰無不勝:迦勒八十五歲仍能驅逐敵人。(約書亞記15:14) 智慧治國:但以理八十歲仍是宰相人才,且每日三次向上帝祈求智慧。 對於年長的你,今天可以做甚麼?試想一想: 擔任顧問工作:雖然體力漸衰,仍能在教會服侍,藉豐富的人生經驗和美好的靈性,幫助建立教會。 重視信仰傳承:將寶貴的經驗傳承給下一代,做好交棒的工作。 教養敬虔後代:信仰是屬靈的資產,要殷勤教導子孫,使他們世世代代敬拜上帝。 追求靈命長進:退休後可以有較多時間靈修,追求在品德與靈性上成長,成為別人的典範。 聖經說:「他們年老的時候仍要結果子,要滿了汁漿而常發青。」(詩篇92:14)願你的生命常青,藉着你的靈性、經驗與智慧,祝福下一代!

前行或後退?

「究竟前行,還是後退?又或是暫停一會?」相信你我都對這種處境不會感到陌生。活在這世上幾十年,面對各種選擇、猶疑、境況與掙扎,幾乎是生活的常態。 例一:滑雪的掙扎 四十歲才去學滑雪,第一堂便跌得渾身瘀傷、筋骨酸痛。之前滿心盼望學懂滑雪,但到了現場才知道這比想像中困難得多。因為年紀大了?應該盡早放棄?還是堅持到底? 例二:醫科的猶疑 許多人夢想成為醫生,既可光宗耀祖,又屬「人生勝利組」。但入讀醫科後,才發覺這並非自己所愛的工作。那麼,繼續為父母而完成學業?還是勇敢地轉讀其他學系,冒着「畢業變失業」的風險,選擇自己喜歡的人生路? 例三:升職的迷思 獲得上司讚賞,升職加薪在望;但內心卻感到沉重,自覺未必勝任。該勇敢去迎接挑戰?還是坦誠地婉拒?每一個選擇,將改變前面的生活方向與步伐…… 生活中有無數的選擇,沒有一個是絕對正確的。只要我們願意承擔後果,錯誤與後悔都可成為成長的契機。然而,有一個選擇是不能錯的! 筆者從小信主,立志事奉上帝,恆常參與教會生活,自以為是個「合格」的信徒。直至有一天,一位朋友語帶批判地說:「你們這些基督徒,假虔誠、愛佔便宜,整天說『感謝主』,其實只是炫耀自己的成功。你們大多來自中產家庭,根本不了解我們草根階層的困境。」 這番話令筆者感到震撼,反思良久。曾經自以為的好行為,竟在別人眼中成了虛偽。開始明白:耶穌所接納的,還包括貧乏與破碎的人;基督信仰並非只在安舒區中活出來,而是走出去,與不同階層、背景的人同行。 這不是一條容易走的路。但筆者知道:可以選擇安逸地退回昔日的安舒區中,也可以選擇讓聖靈引導,進入那未曾接觸過的群體裏。換着是你,又會怎樣選擇呢? 人生峰迴路轉,千變萬化。如果你正在為前行或後退而掙扎,不妨放下腳步,暫停一會,把目光轉向主,深信祂愛你,並且「必指引你的路」(箴言3:6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