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letter: 2025 August

親愛的弟兄姊妹: 主內平安! 踏入七、八月,不時遇到天色驟變,一片藍天白雲,突然變得污雲密佈、風起浪湧。人生路上,何嘗不是常經風雨? 最近有朋友突然發覺自己罹患癌症,頓時晴天霹靂,內心驚惶不已,倍感天意弄人,埋怨上帝疏於看顧。也有親友臥病不久,便不敵病魔而辭世。面對這些情況,心裏愁苦哀傷,在所難免。但有一首詩歌其中一節是這樣: 神未曾應許天色常藍,人生的路途花香常漫; 神未曾應許常晴無雨,常樂無痛苦,常安無虞。 神卻曾應許生活有力,行路有光亮,作工得息, 試煉得恩助,危難有賴,無限的體諒,不死的愛。 上帝更應許我們:「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哥林多後書12:9上)祂也說:「你從水中經過,我必與你同在,你渡過江河,水必不漫過你;你在火中行走,也不被燒傷,火焰必不燒着你身。」(以賽亞書43:2) 人生路上高低起伏,但願我們在低谷之中,能緊握上帝的應許,安然走過。互勉! 祝主恩永偕! 編輯團隊上   一位朋友訴說:「我把情緒埋藏了很久。我很久沒有感到一絲驚喜……我也很久沒有哭過了……為甚麼?不知道……我甚至看到電影中生離死別的畫面,也流不出一滴眼淚,內心總是冷冰冰……」你也曾有此感受嗎?   現今社會許多青少年的問題,背後的原因大多與家庭破碎有關。家庭健全與否,是社會穩定的關鍵。那麼,如何建立一個蒙上帝喜悅的家庭呢?   父母與子女之間,因年齡和受教育不同,在思想、觀念與生活形式上容易產生距離,加上生活中堆積了點點滴滴的誤解,便形成兩代之間的鴻溝。這問題可如何解決呢?   獻上感恩: 親愛的主耶穌,感謝祢成為我們的道路、真理、生命。願我們一生跟隨祢的腳步,每天經歷祢的同在與同行。更感謝祢賜給我們家人、同事、朋友、屬靈夥伴,讓我們在人生路上不孤單,軟弱時有人扶持。願我們珍惜祢所賜的關係,在祢的愛中彼此相愛,一同見證祢的信實與恩典! 為香港禱告: 同性伴侶關係的討論再次熾熱起來,香港高等法院近日更宣佈公廁「男女分隔」限制及罰則無效,但暫緩生效12個月。求主加添智慧予政府,以合乎情理及保護兒童和女性的考量,去處理有關情況。也求主讓世人回轉,活出主所喜悅的生命,歸回上帝的心意。 暑假期間,求主賜予香港所有學生一個愉快和充實的假期,又願聖靈引導他們善用教會、學校及社區提供的有益活動,讓他們的身心靈得着健康發展。更求主賜他們渴求認識真理的心,幫助他們建立信仰的根基。 為世界禱告:​ 近日除了中東地區,泰國和柬埔寨邊界亦爆發戰火。求主憐憫所有在戰火與患難中的人民,供應他們一切所需;並安慰失去家園和親人者的心,醫治他們心靈的創傷。更願主興起當地基督徒,成為主的和平使者,在黑暗之地傳揚真光。 美國擬訂的對等關税造成全球金融危機及貿易失衡。求主賜智慧予各國領袖和決策者,開展關稅協議的談判,願意尋求合作而非對立,尋求互益而非自利,惠及各國人民。求主也看顧在動盪中受影響的家庭與弱勢產業,在風浪中經歷主的供應與引導。  

鴻溝可跨過

有沒有發覺越來越難與新一代溝通,尤其是他們的價值觀?對於在基督教家庭長大,受過父母嚴厲管教,不可以行差踏錯,不可以在求學時期拍拖,不可以參加通宵派對的一代,在管教子女時,更加感到兩代的鴻溝極深,不容易跨過。 筆者有一位朋友的女兒剛踏入20歲,已是成人。但她早在兩三年前好像變成另一個人似的,出現不少令她的媽媽難以接受的行為,例如: 她常利用交友app 結識新朋友。 她參加派對以致通宵不回家已是常態。 她不只跟一個男朋友拍拖,有時是兩個,有時是三四個。 她有了男朋友,還不斷在交友app結識朋友。 她的朋友認為男女性別的界線可以模糊不清,隨時變為男性或女性皆可,她竟然也贊同這種觀念。 她在大學攻讀時裝設計,有一天竟要求收入只夠養家的父母給她一筆鉅大款項,支持她自創時裝品牌。筆者的朋友與丈夫只想女兒腳踏實地,便建議她先從事設計或營銷工作,累積一下經驗,結果與女兒大吵一場。最後,她怒氣沖沖地說會問朋友借錢,因她的朋友是在財務公司工作。為父的只好把部分退休金交給她。 父母與子女之間,因年齡和受教育不同,在思想、觀念與生活形式上容易產生距離,加上生活中堆積了點點滴滴的誤解,便形成兩代之間的鴻溝。 為人父母都全心全意希望子女成功,終生幸福。可是,當子女在學業、品行、交友方面出了問題,父母自然會加以教導與勸阻。但有時候,子女對父母的關心不以為然,甚至把父母的教導誤解為干涉自己的自由,久而久之更產生反感,因而採取反抗的對立態度。 不少家庭都遇到這種困難,若是處理不當,就會導致兩代之間感情破裂,或是子女走上極端的道路。那如何解決這問題呢? 多為子女禱告:父母要常為子女誠心禱告,把他們帶到上帝面前,就像使徒保羅為提摩太禱告一樣:「祈禱的時候,不住的想念你,記念你的眼淚,晝夜切切地想要見你,好叫我滿心快樂」(提摩太後書1:3-4)。 給子女適當的空間:由得子女自己去闖蕩,學習如何應付生活中各種難處,並從中明白上帝的旨意。在言談間,父母不去碰觸那些尖銳的話題,盡量談論輕鬆的事,放手讓上帝來帶領子女的未來! 父母要以身作則:所謂「言教不如身教」,父母對信仰認真,並行事正直,自然會感染子女靈命成長。 但願經歷這些苦難的家庭,子女不再反叛,學到如何反哺和孝順;父母也學到諒解和寬容,讓子女的天地更寬廣。

共建愛的家

我們都有自己的原生家庭,長大之後藉着婚姻,建立另一個新的家。所以,終其一生,我們都與家庭密不可分。 1943年,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Maslow)發表了著名的「需求層次理論」(Hierarchy of Needs),指出人有五大需求,那就是:基本的生理需要(如吃喝等)、安全感(生命受保障)、情感關懷(愛與歸屬感)、受尊重與肯定、自我實現。這些需求都透過自小生長的家庭得以滿足,使我們全人成長,價值得以實現。 上帝創造亞當,並把夏娃賜他為伴侶;還賜下「家庭」的觀念給他們,兩人要成為一體,彼此坦誠,並生養眾多,管理全地,實踐上帝美好的旨意。可惜,人與撒但一樣,想與上帝同等,罪因而進入世界,也進入家中,令我們的家多了慾望、懷疑、猜忌、謊言、怨憤與不安。人開始「選擇」做惡事,家失去了原來的美麗。亞當與夏娃的兒子該隱因嫉妬而殺害親兄弟亞伯,便是其中一個例子。 現今社會許多青少年的問題,背後的原因大多與家庭破碎有關。家庭健全與否,是社會穩定的關鍵。那麼,如何建立一個蒙上帝喜悅的家庭呢? 新約聖經出現「彼此」一詞有二百多次,其中含正面意思的有:彼此謙卑、彼此饒恕、彼此接納、彼此擔當、彼此代禱、彼此相愛、彼此以恩慈相待……這些都可以在家庭生活中學到,就如中國人所謂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也是在家庭生活中學習和實踐。所以,家庭幸福美滿的秘訣,就在於一句話:彼此相愛!甚麼時候家裏有愛,就有幸福;甚麼時候家裏不願彼此相愛,反而彼此攻擊,家就變成痛苦的地獄。 上帝把我們放在家庭裏,就是要我們學習愛——好好去愛我們的家人。祂這樣囑咐為人父母的:「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箴言22:6)也囑咐子女們:「當照耶和華——你上帝所吩咐的孝敬父母,使你得福,並使你的日子在耶和華——你上帝所賜你的地上得以長久。」(申命記5:16) 願上帝幫助我們,看重祂所看重的,學習祂要我們學習的,讓我們的家庭不但充滿愛,使我們蒙福,也榮耀主的名。

心不再冷

一位朋友訴說:「我把情緒埋藏了很久。我很久沒有感到一絲驚喜……我也很久沒有哭過了……為甚麼?不知道……我甚至看到電影中生離死別的畫面,也流不出一滴眼淚,內心總是冷冰冰;聽到戰火連天的新聞,內心亦沒有一點兒憐憫……不知甚麼原因,心裏總是一片空洞……」 你也曾有此感受嗎? 筆者便問這位朋友閒時喜歡做甚麼?她說:「在家『煲劇』,因為不需要動腦筋,一『煲』就五個鐘頭……稍稍休息,星期一又開始投入工作。我一向對工作沒有甚麼熱誠,加上最怕職場上的是是非非,更加不願『埋堆』,因此升職的機會很渺茫。我工作只為了生活,沒有甚麼可以選擇……」 於是,筆者邀約這位朋友,趁着教會在暑期舉辦「七天泰北短宣之旅」,一同到那地區體驗一下。想不到她一口答應了!但到了當地的第一天,這位朋友不斷在埋怨,不是抱怨天氣太熱,就是蚊子太多,甚至投訴食物難下嚥,弄得筆者也很無奈及掃興。 第二天,我們一團人進入一條小村子,經村裏的宣教士介紹後,不少孩子擁上前來。雖然他們的衣着破爛,甚至有點骯髒,但他們的熱情和天真,令人不禁從心底裏湧出一份愛意。 筆者和友人獲派教導孩子簡單的英文詞彙和句子,聽着他們不準的語音,有時真的惹人發笑;但知道他們已很努力了,實在值得給個 “like”!即使有些孩子很調皮,喜歡在四周追來追去,但只要一聲 “stop”,他們便會停下來,並露出潔白的牙齒和燦爛的笑容,使人忘記了生氣。 我們跟孩子相聚好幾天,除了上課,有時還玩在一塊兒。到了我們要離開的時候,筆者深深記得,其中兩個小孩子似乎感受到離別的傷痛,竟然衝過來攬着筆者和友人,他們小小的手和小小的頭貼着我們,那時我們心中也充滿了不捨,便任由他們臉上的眼淚和鼻涕,一片片的黏在我們的衣服上。 回到香港,這位朋友對筆者說:「這幾天令我大受感動啊!原來我平庸和有限的生命,竟然可以被上帝所用,傳福音給有需要的人,分享上帝的愛,並且給他們一點點幫助。」 你也願意走出你的「安舒區」,讓上帝使用你,燃點你冰冷的心,結出生命的果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