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letter: 2025 November

主內平安! 中秋過後,踏入十一月,清晨的街道散滿黃葉,隨着陣陣微風飄蕩,令人倍覺秋意漸濃。這也讓人驚覺 2025 年快要終結;何不騰出時間,安靜下來,數算主恩,預備迎接月底的感恩節? 可是,在這些年間,常聽到人慨嘆生活艱難,除了面對經濟低迷、物價高漲、工作不穩、入不敷支,還有不少親友各散東西,甚至痛失至親,再加上自己的身體亦日漸衰退,易被病魔纏繞……在這種種困境之下,默默忍受已不容易,更遑論感恩呢? 人確是軟弱無力,對上帝的信心如芥菜種般微小。當困難紛紛找上門時,那份無力感是如此強烈。但不要忘記抬頭仰望,上帝正從上賜您能力,並與您一起走過低谷,也願意背負您所交託的重擔。 願您心裏的苦澀、沮喪、憤怒,盡都除去。並願上帝賜您平靜與安穩的心,能面對四周各樣的風暴;且從心裏發出對上帝的感謝與讚美! 編輯團隊上   近日天氣轉涼,秋意漸濃。金黃的麥穗在搖曳、紅葉鋪滿山頭的時候,正是收割農作物的季節。聖經充滿關於豐收、分享和感謝的故事,引導我們認識真正的喜樂源於感恩、謙卑和敬畏的心。但我們怎樣才有這樣的人生 聖經說:「你們是上帝所耕種的田地,所建造的房屋。」(哥林多前書3:9)這裏把基督徒的生命喻為「田地」,而且是上帝親自耕種的。耶穌是來到世上撒播上帝真道的農夫,祂的田地就是每一個人的生命。我們可怎樣成為「好土」,結出生命果子,讓主豐收呢? 感恩節是從何開始?這節日對我們有甚麼意義?今天,我們該在感恩節做甚麼? 獻上感恩: 親愛的天父,感謝祢時刻向我顯出祢的慈愛和憐憫,賜福給我,更照亮我的前路,使我在祢的愛中得到力量。求祢幫助我,讓我把祢的恩典傳開,與周圍的人分享,使人都同蒙恩福,祢的名也被尊崇與傳揚。 為香港禱告: 香港進入流感季節,求主保護和醫治各人;尤其受感染的長期病患者、兒童、長者,求主看顧他們,讓他們早日康復。 香港獨居長者的人數日趨上升,他們離世時無人在場,或離世後沒有及時發現的個案數字,未來可能顯著增加。求主賜智慧予當局盡快設立有效的支援網絡,讓有需要的長者能得到及時的幫助。 為世界禱告: 詐騙集團問題嚴重,不少人受禁錮及虐待,被迫參與詐騙。求主拯救被困的人,保護市民不受騙,並瓦解那些詐騙集團,使他們的惡行得到應有的懲處。 上月一些國家發生強烈地震,包括:菲律賓(7.4級)、印尼(6.7級)、智利(5.6級)。求主眷顧這些地方的人民,安慰失去親人的家庭,醫治受傷者;也求主引領災區重建的每一步。

時刻感恩

上個月的中秋節,可有一家團聚,欣賞醉人月色?在北美地區也有一個傳統節日,讓親友共聚,享受一頓豐富的大餐,那就是感恩節(Thanksgiving Day)。這個充滿溫馨的節日,不僅是慶祝豐收,更讓親友聚首,將感謝之情表達出來。 感恩節的起源可追溯至十七世紀初,英國清教徒(Pilgrims)為了尋求宗教自由,乘搭「五月花號」遠渡重洋,於1620年抵達美國麻薩諸塞州的普利茅斯殖民地。在嚴寒與疾病的折磨下,許多人在第一個冬天就因飢餓與寒冷而死去。幸好當地的原住民慷慨相助,教導這些新移民狩獵和種植玉米、南瓜等,讓他們大獲豐收。為了感謝上帝的眷顧與原住民的幫助,這些新移民舉行了一個盛大的慶典,邀請原住民參加。後世視此為美國感恩節的起源;到了1941年,才正式將感恩節定於每年11月的第四個星期四。 加拿大的感恩節歷史更早,可追溯至1578年,探險家馬丁‧弗羅比舍(Martin Frobisher)為了感謝成功度過危險的航程而舉行慶祝活動。此後,新英格蘭移民也將豐收慶典的元素與習俗帶到加拿大。由於加拿大較早進入冬季,政府於1957年將感恩節定為每年10月的第二個星期一。 在感恩節,除了共享大餐,還互送禮物和賀卡,以表達內心的感謝。但基督徒對上帝感恩,豈只在這一天?聖經清楚提到,要「凡事謝恩;因為這是上帝在基督耶穌裏向你們所定的旨意」(帖撒羅尼迦前書5:18)。經文說的是「凡事」,不是只為「好事」、「美事」而謝恩,因為我們縱然在苦難和考驗中,仍有上帝與我們同在。 所以,我們不妨趁着感恩節,反思過去,為未來的生活添一點正能量。我們或可這樣禱告: 感謝主,賜我豐富的飲食,並無論我知道與否,還有許多的恩典。 感謝主,在對我說「不」的時候,讓我學會更多倚靠祢。 感謝主,有時沒有應允我的禱告,但祢提醒我:只有祢才知道甚麼對我是最好的。 感謝主,為我關上許多門,讓我繞過祢不想我踏上的路。 感謝主,在我每個孤單的時刻,讓我更多回到祢面前,親近祢。 感謝主,讓我失去了很多東西,從而再次提醒我:得着基督就是得着一切。 感謝主,人間的情愛都會轉淡,惟有祢的愛永恆不變,無人能奪去。 感謝主,每逢我流淚和心碎的時候,讓我嘗到祢溫柔的安慰與鼓勵。 感謝主,允許我的身體出現各種疼痛,讓我能體會耶穌曾替我承受的鞭傷。 感謝主,讓我失去身邊所愛的人,使我更渴慕祢為我們預備的美好家鄉。 即使過去情況不太好、生活一團糟,但當我們學習凡事謝恩,這份信心和盼望將帶給我們極大的祝福。你願意一試嗎?

生命果子

聖經說:「你們是上帝所耕種的田地,所建造的房屋。」(哥林多前書3:9)這裏把基督徒的生命喻為「田地」,而且是上帝親自耕種的。耶穌也在「撒種的比喻」中,把自己比作「撒種之人」,「所撒的就是道」(馬可福音4:14)。這比喻是這樣: 「有一個撒種的出去撒種;撒的時候,有落在路旁的,飛鳥來吃盡了;有落在土淺石頭地上的,土既不深,發苗最快,日頭出來一曬,因為沒有根,就枯乾了;有落在荊棘裏的,荊棘長起來,把它擠住了;又有落在好土裏的,就結實,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馬太福音13:3-8) 耶穌是來到世上撒播上帝真道的農夫,祂的田地就是每一個人的生命。我們可怎樣成為「好土」,讓主豐收呢? 不屬路旁 耶穌說:「有落在路旁的,飛鳥來吃盡了」。我們的生命若屬於「路旁」,上帝的道一撒下,馬上就被惡者奪去了。這絕不是耶穌願意看見的,當然也是我們人生莫大的損失。因此,我們的生命必須成為屬於耶穌的田地。聖經說:「我們知道凡從上帝生的,必不犯罪,從上帝生的,必保守自己,那惡者也就無法害他。」(約翰一書5:18)只要接受耶穌為救主,我們就屬於祂所耕種、澆灌和保護的田地了。 清除石頭 耶穌說的「土淺石頭地」,是指那些已信了祂,心中有一塊屬於祂的田地,但土壤之下滿佈堅硬的石頭,以致上帝的道撒下之後,雖然很快發芽,卻經不起考驗,一遇到困苦、患難就枯乾、跌倒了。所以,我們要時常儆醒,留意自己的心田是否仍有一些石頭,阻礙了上帝的道在我們裏面扎根,尤其是兩種常見的石頭:不肯悔改、不肯順服! 不長荊棘 在成為耶穌的田地後,要留意有沒有長出荊棘,以免阻礙種子生長。耶穌解釋說:「那撒在荊棘裏的,就是人聽了道,後來有世上的思慮、錢財的迷惑,和別樣的私慾進來,把道擠住了,就不能結實。」(馬可福音4:18-19)許多時候,世上的思慮與各樣的私慾都與錢財有關。因此,耶穌提醒我們:「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馬可福音6:33)但我們要小心,有些荊棘會化裝成為事業、學業、家庭、婚姻、子女等。當一些事物開始佔據我們的心思、吸取我們的力量,它們都可能變成荊棘,使我們聽不進上帝的話語。 最後,願我們時刻保持一塊美好的心田,隨時領受和遵行上帝的話語,結出生命的果子,有一百倍、六十倍、三十倍!

豐盛人生

近日天氣轉涼,秋意漸濃。金黃的麥穗在搖曳、紅葉鋪滿山頭的時候,正是收割農作物的季節。聖經充滿關於豐收、分享和感謝的故事,引導我們認識真正的喜樂源於感恩、謙卑和敬畏的心。 舊約聖經記載以色列人出埃及後的四十年,在曠野飄流,經歷飢餓與艱苦。然而,出埃及記16章4至5節記載了「嗎哪」的故事:「耶和華對摩西說:『我要將糧食從天降給你們。百姓可以出去,每天收每天的分,我好試驗他們遵不遵我的法度。到第六天,他們要把所收進來的預備好了,比每天所收的多一倍。』」上帝就是這樣從天降下食物,每天供應以色列人的需要。 聖經不只強調物質的豐收,更重要是屬靈的富足。到了新約時期,耶穌在約翰福音,以「麥子」比喻我們的捨己可帶來屬靈的豐盛:「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裏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12:24)當我們願意播下信心和愛心,在上帝的國度就會收穫無限的恩典。 在路加福音,有一個富有的人財產豐厚,卻缺乏靈性的追求,最終落得悲哀的下場。反之,一個貧窮的寡婦願意獻上她僅有的兩個小錢,展現了真誠的奉獻和感恩之心,獲得耶穌讚賞(馬可福音12:42)。因此,我們不是單單為物質享受而滿足,更要珍惜上帝的恩典,從內心感謝祂賜給我們的愛、盼望和力量,才能得到真正豐盛的人生。 不到兩個月就踏入新的一年,讓我們學習專注於生活的美好事物,培養感恩之心,更有力量去迎接每一天: 每天記錄三件讓我們感恩的事情:這些事情不論大小,都可令我們更留意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操練感恩之情。 向曾幫助我們的人表達謝意:例如家人、朋友、同事或陌生人,讓他們感受到我們的感謝和欣賞。 專注於積極方面:即使面對挑戰,也嘗試從中找到學習和成長的機會,保持樂觀的心態。 以行動實踐愛心與分享:例如為受苦的人祈禱,求上帝安慰他們;也盡一點棉力給予幫助,這讓我們的生命更加豐盛而有意義。 願我們一起學習過豐盛的生活,天天活出充滿愛與喜樂的人生,並把這樣的愛與喜樂傳給更多人!

Newsletter: 2025 October

親愛的弟兄姊妹: 主內平安! 踏入十月,天氣仍然酷熱,雖不見秋風送爽,中秋節卻快到了! 這是一年之中的重要節日,你我都期望能與家人團聚共度。從「舉頭望明月」到「低頭思故鄉」,便聯想到家鄉親人可能此時也在明月當空下觀賞圓月;因此,明月將分隔兩地的人連繫起來。 中秋夜的月亮尤其皎潔明亮,亦令人聯想到大自然的美麗和奧祕。當你抬頭凝望天上的滿月,心中會惦念哪些人?會否想到創造這月亮的主?甚或思想人生在世的意義? 盼望中秋夜空皎潔的圓月,能照亮你內心一切的陰暗,把所有的不平、怨恨和苦毒都除去,讓你靠着信心打開心扉,踏上耶穌基督在神人之間搭下的「鵲橋」,與自己和別人復和! 祝中秋快樂!一家蒙福! 編輯團隊上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中國傳統的中秋節,這個節日不期然令人聯想到月亮。聖經怎樣談到月亮? 除了賞月之外,我們在中秋節也着重團圓。聖經又怎樣談到團圓?   月餅像是象徵了團團圓圓,缺一塊都不可。但是這種和睦共處的願景能輕易達到嗎?今時今日,真的不是那麼容易。在很多家庭裏,團而不圓,聚則紛爭,實在屢見不鮮。讓我們看看在舊約聖經中,摩西的一家出現了甚麼破口。   所謂「每逢佳節倍思親」,到了中秋節,不禁令人想念遠去他鄉的親人。這正是我們對「一家團圓」的渴望。聖經中有一位父親,他的小兒子向他取了一半家財後,便離家出走,累得這父親天天倚門盼兒歸。   為白己禱告: 求主賜我健康的身體、活潑的心靈,也醫治我患病的親友,常常經歷主的恩典。 求主除去我的軟弱和疑惑,加給我力量,在動盪不安的時代,不受環境影響,每天跟隨主的引領前行。 為香港禱告: 近日輕生的個案增多,在各行各業面對衰退、結業與裁員,請為正陷入生活艱難、掙扎求存的人禱告。求主幫助他們度過難關,在一切困苦與絕望中能感受家人的關心,並得到及時的支援。 校園的欺凌事件也增加,有學生遭受掌摑及言語欺凌,更有被勒索金錢。求主幫助學生在面對欺凌時懂得尋求幫助,並賜智慧予老師能及早發現,早日妥善處理欺凌事件。 為世界禱告: 為中東地區與俄烏戰火所影響的北約國家禱告,求主賜各國領袖謀事的智慧與明辨的心,願意以和平的方式來解決分歧。更求主憐憫當地流離失所、終日不安的人民,為他們打開援助之門,得到各方的資源和幫助,也保護兒童、婦女、老弱者免受更多的傷害。 為剛果、埃塞俄比亞,以及世界各地因基督信仰而受逼迫、遭患難的信徒禱告。在他們面對殺戮、家園被毀,走在死蔭幽谷時,求主同在的力量臨到他們,使他們在患難中得着安慰。在他們感到無助和被世界遺忘時,求主讓他們看見祢的慈愛永不離開他們,在絕望中仍存盼望。

與主團圓

所謂「每逢佳節倍思親」,到了中秋節,不禁令人想念遠去他鄉的親人。這正是我們對「一家團圓」的渴望。聖經中有一位父親,他的小兒子向他取了一半家財後,便離家出走,累得這父親天天倚門盼兒歸。 這個故事記載於路加福音第15章。這父親家道豐富,他有牛、有羊,也有不少的僱工。他也是一位仁慈的父親,不然當他的小兒子要求他分家產的時候,他大可責備這兒子一番,並將他逐出家門;但這父親沒有這樣做,他真的將產業分給這兒子,並耐心地等候這兒子回家之日。 縱然小兒子「跑走了」,這父親還有一個大兒子「在家裏」。這大兒子天天努力工作,使家業更加興盛。那麼,相對於小兒子,不僅沒有好好運用父親給他的財產去建家立業,反將金錢都花光了,小兒子便是這故事中的「反派」,大兒子就是「正派」嗎?但讓我們再想想:這個大兒子真是百分百的好兒子嗎?他雖然人在家裏,但他的心呢?他真是跟他的父親在一起嗎? 世間實在沒有一個完全人。人的本性都透過這故事裏的兩個兒子顯露出來。有時候,我們像這小兒子,明知所做的事會使身邊愛我們的人傷心,卻仍然去做。又有時候,我們也像這大兒子,按着規定做好一切的事:遵守規例、努力服事、讀經靈修;但是當我們發現有些人不用做這一切,亦可以蒙上帝賜福,那時候心底委實不快!不禁去問:為何那些甚麼都不做的人,所得到的跟我們一樣?有罪的人也可以得到祝福? 這就是「恩典」啊!我們的上帝不是照人所做的回報人,祂賜給人的恩典完全是出於祂對人的愛。上述故事中的父親也反映我們的上帝,祂一直在等候我們回到祂的懷裏。 在此佳節,一家人會一起吃月餅、一起喝茶。耶穌在受難之前,也和祂的門徒相聚一起,分享晚餐。祂並且「拿起餅來,祝謝了,就擘開,遞給他們,說:『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捨的,你們也應當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飯後也照樣拿起杯來,說:『這杯是用我血所立的新約,是為你們流出來的。』」(路加福音22:19-20) 耶穌透過擘餅和分杯,再次提醒我們:祂對人的愛是多麼的長闊高深! 中秋晚上,當我們一家團圓,可否也想想主耶穌對我們的愛?祂在十架上的犧牲,就是為了修補我們與上帝破碎的關係。上帝就如上述的那位父親,渴望兒子歸家,祂也一直等候與我們團圓。你願意回到上帝那裏嗎?

慎防破口

每到中秋節,一家人都愛圍在一起吃月餅。月餅像是象徵了團團圓圓,缺一塊都不可。但是這種和睦共處的願景能輕易達到嗎?今時今日,真的不是那麼容易。在很多家庭裏,團而不圓,聚則紛爭,實在屢見不鮮。 讓我們看看在舊約聖經中,摩西的一家出現了甚麼破口: 摩西有一位姊姊,名叫米利暗。摩西在埃及出生後不久,法老下令殺掉所有剛出生的希伯來男嬰。摩西的母親為了救活孩子,便用草編了一個籃子,還在籃子外面塗了瀝青柏油,以免籃子入水。最後,她把心愛的摩西放進籃子裏,然後放在尼羅河的蘆葦叢中。這時,小女孩米利暗站在遠處,眼睛盯着在蘆葦叢中的這個籃子。她一直盯着,直至看見法老的女兒從尼羅河抱起了籃中的弟弟摩西。米利暗便抓住機會,憑着對上帝的信心,鼓起勇氣,走上前對法老的女兒說:「我去在希伯來婦人中叫一個奶媽來,為你奶這孩子,可以不可以?」(出埃及記2:7)米利暗就找了母親來乳養摩西。 由此可見,米利暗勇氣十足。她雖然年紀小小,已對上帝充滿信心。難怪當摩西長大,帶領以色列民走過分開的紅海,逃避埃及軍兵的追捕後,她帶領婦女歌頌上帝奇妙的作為。聖經說:「女先知米利暗,手裏拿着鼓;眾婦女也跟她出去拿鼓跳舞。米利暗應聲說:『你們要歌頌耶和華,因祂大大戰勝,將馬和騎馬的投在海中。』」(出埃及記15:20-21) 可是,米利暗後來犯了一個大錯,就是嫉妒摩西得蒙上帝的恩寵。民數記12章1至2節記載:「摩西娶了古實女子為妻。米利暗和亞倫因他所娶的古實女子就毀謗他,說:『難道耶和華單與摩西說話,不也與我們說話嗎?』這話耶和華聽見了。」從米利暗和她弟弟亞倫的話,可見他們的心被嫉妒所毒害了。他們非常不滿耶和華只任用摩西,沒有給他們更大的權力和更高的地位。 這招致耶和華的懲罰。第9至10節說:「耶和華就向他們二人發怒而去。雲彩從會幕上挪開了,不料,米利暗長了大痲瘋,有雪那樣白。」亞倫馬上謙卑地向摩西認錯,求摩西替他們在耶和華面前說情。儘管米利暗犯下大錯,摩西仍是很愛自己的姊姊,不想看到她受痲瘋病折磨。滿有憐憫的耶和華後來治好了悔改的米利暗。不過,祂要米利暗在以色列營外隔離七天,作為對她的管教。 米利暗從參與拯救嬰孩摩西,到跟摩西一同經歷上帝拯救整個以色列民族,她在個人和民族層面都見證了上帝的大能。可是,她心裏的嫉妒——在民族中的地位不及摩西,跟上帝的關係也不如摩西般親密,就像「一點麵酵能使全團發起來」(哥林多前書5:6),成為她的生命、家庭,甚至整個民族的破口!我們也要引以為誡啊!

中秋賞月與團圓

賞月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中國傳統的中秋節,這個節日不期然令人聯想到月亮。原來聖經很早已記載關於月亮的出現,創世記1章14至18節說: 「上帝說:『天上要有光體,可以分晝夜,作記號,定節令、日子、年歲,並要發光在天空,普照在地上。』事就這樣成了。於是上帝造了兩個大光,大的管晝,小的管夜,又造眾星,就把這些光擺列在天空,普照在地上,管理晝夜,分別明暗。上帝看着是好的。」 這段經文明確地告訴我們,上帝在第四天創造了日月星體,管理白晝和黑夜,當中顯出上帝美好的安排與計劃。可惜許多科學家只看到宇宙的奇妙,卻看不到上帝的創造就在其中。只有我們認識了上帝,才明白宇宙星體都是祂命定的。我們在中秋節賞月的時候,便可懷着感恩的心,欣賞上帝奇妙的創造! 團圓 除了賞月之外,我們在中秋節也着重團圓。北宋詩人蘇軾曾感慨地說:「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所以,每逢中秋節,我們都渴望一家團圓;若不能如願,心裏不禁添上了一分愁苦 其實聖經也談到團圓,在創世記中,雅各的一家七十多口,經歷了種種事情之後,最終獲得大團圓。創世記從第42至47章,一直敘述雅各讓他的十個兒子到埃及買糧,因為他們所居住的迦南地發生大饑荒。他的十個兒子到了埃及後,竟然遇到曾被他們出賣的弟弟約瑟。那時候,約瑟已成為埃及的宰相。聖經非常詳細地描述約瑟與十個哥哥相認的過程。在這過程中,約瑟經歷極大的痛苦。如果他不是靠着上帝,何來寬容的心?他就不能從自己過往的苦難中,看到上帝的計劃和旨意,更遑論這樣饒恕了他十個哥哥以往對他的惡行。約瑟還為自己七十多口之家,找了一塊肥沃的土地,適合一家人居住和放牧。 今天,我們的家中或許沒有那麼多的恩恩怨怨,但磨擦總是少不了。約瑟的美德,實在值得我們深思和學效。他為了能使一家團圓,願意不計算十個哥哥的惡,因他知道惟有上帝能分辨善惡,所以他在上帝面前一直順服,才能有此寬容的心。

Newsletter: 2025 September

親愛的弟兄姊妹: 主內平安! 9月1日是萬千莘莘學子開學的大日子,他們一早起來,背着書包上學去,迎接新學年大大小小的挑戰。 人生路上,我們都有不同的課堂,讓我們學習更像主,並且操練我們的信心與毅力,勇敢地跨過一個個難關。就如剛過去的8月,香港天文台多次發出黑雨及熱帶氣旋警告信號。但即使在狂風暴雨的日子,不要忘記雲上仍有太陽,正如詩歌說: 無論是住在美麗的高山,或是躺臥在陰暗的幽谷; 當你抬起頭,你將會發現,主已為你我而預備。 雲上太陽,它總不改變,雖然小雨灑在臉上, 雲上太陽,它總不改變,哈!它不改變。 家長們,當孩子在學習時遇到困難,請多多鼓勵他們:不要灰心,記得向上帝支取智慧和忍耐!加油! 祝常歷主恩! 編輯團隊上   近年常聽到不少負面新聞,尤其是家庭的倫常慘劇,令人倍覺這世界充滿各種苦難,心中不禁湧起陣陣哀傷。 聖經說:「我們一生的年日是七十歲,若是強壯可到八十歲……」(詩篇90:10)到了今時今日,隨着醫學進步,不少人都年過七十、八十,甚至九十。在這些看似悠長的歲月中,如何活出美好的生命?   這幾年間,經濟陷入低潮,不少人慨嘆生活艱難,荊棘滿途,心裏愁苦不已。在聖經的路得記中,記述了拿俄米也面對種種困苦,但她堅忍地信靠上帝,堪作我們今天的典範。   這些年,不少孩子都是家中的獨生愛兒,深受父母寵愛,事事遷就,甚至寵得像是個「小皇帝」,從不懂得尊重別人,更遑論尊敬長輩。 事實上,尊重別人是建立美好品格的重要一環,亦是品德教育的基本元素。那麼,父母該如何教導子女對長輩以禮相待,建立良好的長幼關係?   獻上感恩: 親愛的主耶穌,感謝祢應許常與我們同在,每當我們向祢呼求,祢就垂聽並施行拯救,伸手將我們從困境中領出來。感謝祢的慈愛、信實與大能,即使狂風巨浪,也能因祢而止息,讓我們的心在祢裏面得享平安。願我們常看見祢的榮耀與作為,時刻讚美祢! 為香港禱告: 香港最新失業率升至 3.7%,高過預期,許多主要行業的失業率均見上升,包括建造業、餐飲業、零售業、地產業等。求主看顧失業人士早日覓得工作,並賜智慧予政府改善經營環境,守護市民的生計。 隨着暑假結束,中小學的莘莘學子要迎接新學年。求主幫助他們調整作息時間,培養早睡早起的生活習慣,並收拾心情回到校園,享受學習樂趣,生命不斷成長。 為世界禱告:​ 以色列繼續進攻加沙地帶,造成傷亡,引發嚴重的人道危機,數千家庭被逼逃離家園,並且醫療設施飽受破壞。俄烏戰爭亦已經歷一段時間,雖然好幾次提出停火協議,但仍未能達至全面停火。願主掌管各國領袖的心,使戰爭得以停止;並求主看顧在戰爭中無辜受害的兒童與家庭,給予他們拯救和安慰。 近年世界各地都出現極端天氣,求主賜各地政府有智慧預防及跟進;更願世人珍惜地球資源,不再濫用或破壞,並有謙卑的心,承認創天造地的主。

傳承敬愛

這些年間,不少孩子都是家中的獨生愛兒,深受父母寵愛,事事遷就,甚至寵得像是個「小皇帝」,從不懂得尊重別人,更遑論尊敬長輩。 事實上,尊重別人是建立美好品格的重要一環,亦是品德教育的基本元素。那麼,父母該如何教導子女對長輩以禮相待,建立良好的長幼關係? 從小教導 父母該從小教導子女親近上帝,在子女小時候便引領他們參加主日學,受師長教導,認識上帝。當他們產生敬畏上帝之心,便自然明白如何敬愛長輩。到了子女進入少年階段,就參加團契,從而認識世間許多事物,尤其明白人生真義。 言傳身教 身教比言傳更重要。父母對子女的教導不能只掛在口頭上,其實孩子更多是看成人的行為。父母要教導子女孝敬長輩,就要以身作則,自己先去孝敬長輩,孩子才會學習得到。例如:在家吃飯的時候,若家中有祖父母,父母該先給長者盛飯,並且告訴子女在爺爺嫲嫲沒動筷子前,不能先動筷子。 不僅在家以身作則,出門在外,父母也該以禮對待長者,例如讓座或攙扶過馬路等,讓孩子參與其中,學到「愛吾老以及人之老」,在尊敬自己的長輩時,也不忘其他與自己沒有親屬關係的長者,以仁愛之心待人。 可是,在教導的時候,父母不要強迫子女遵從,因為有些孩子比較外向,學得較快;有些孩子卻是內向,久久也不願作出行動。這時候,父母千萬不要責備子女,由得他們慢慢學習,很多行為都是在潛移默化中成了習慣。 基督的愛 基督的愛與世人的愛不同。世人的愛是平面的,諸如「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這份敬或甚至愛是有條件的。使徒保羅把基督的愛描述得淋漓盡致,完全不像世人的愛,他說:「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哥林多前書13:4-8上)父母若能懷着基督的愛,教導子女以這份愛去尊敬長輩,必能大大造就子女的生命,並且顯揚基督無比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