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letter: 2025 August

親愛的弟兄姊妹: 主內平安! 踏入七、八月,不時遇到天色驟變,一片藍天白雲,突然變得污雲密佈、風起浪湧。人生路上,何嘗不是常經風雨? 最近有朋友突然發覺自己罹患癌症,頓時晴天霹靂,內心驚惶不已,倍感天意弄人,埋怨上帝疏於看顧。也有親友臥病不久,便不敵病魔而辭世。面對這些情況,心裏愁苦哀傷,在所難免。但有一首詩歌其中一節是這樣: 神未曾應許天色常藍,人生的路途花香常漫; 神未曾應許常晴無雨,常樂無痛苦,常安無虞。 神卻曾應許生活有力,行路有光亮,作工得息, 試煉得恩助,危難有賴,無限的體諒,不死的愛。 上帝更應許我們:「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哥林多後書12:9上)祂也說:「你從水中經過,我必與你同在,你渡過江河,水必不漫過你;你在火中行走,也不被燒傷,火焰必不燒着你身。」(以賽亞書43:2) 人生路上高低起伏,但願我們在低谷之中,能緊握上帝的應許,安然走過。互勉! 祝主恩永偕! 編輯團隊上   一位朋友訴說:「我把情緒埋藏了很久。我很久沒有感到一絲驚喜……我也很久沒有哭過了……為甚麼?不知道……我甚至看到電影中生離死別的畫面,也流不出一滴眼淚,內心總是冷冰冰……」你也曾有此感受嗎?   現今社會許多青少年的問題,背後的原因大多與家庭破碎有關。家庭健全與否,是社會穩定的關鍵。那麼,如何建立一個蒙上帝喜悅的家庭呢?   父母與子女之間,因年齡和受教育不同,在思想、觀念與生活形式上容易產生距離,加上生活中堆積了點點滴滴的誤解,便形成兩代之間的鴻溝。這問題可如何解決呢?   獻上感恩: 親愛的主耶穌,感謝祢成為我們的道路、真理、生命。願我們一生跟隨祢的腳步,每天經歷祢的同在與同行。更感謝祢賜給我們家人、同事、朋友、屬靈夥伴,讓我們在人生路上不孤單,軟弱時有人扶持。願我們珍惜祢所賜的關係,在祢的愛中彼此相愛,一同見證祢的信實與恩典! 為香港禱告: 同性伴侶關係的討論再次熾熱起來,香港高等法院近日更宣佈公廁「男女分隔」限制及罰則無效,但暫緩生效12個月。求主加添智慧予政府,以合乎情理及保護兒童和女性的考量,去處理有關情況。也求主讓世人回轉,活出主所喜悅的生命,歸回上帝的心意。 暑假期間,求主賜予香港所有學生一個愉快和充實的假期,又願聖靈引導他們善用教會、學校及社區提供的有益活動,讓他們的身心靈得着健康發展。更求主賜他們渴求認識真理的心,幫助他們建立信仰的根基。 為世界禱告:​ 近日除了中東地區,泰國和柬埔寨邊界亦爆發戰火。求主憐憫所有在戰火與患難中的人民,供應他們一切所需;並安慰失去家園和親人者的心,醫治他們心靈的創傷。更願主興起當地基督徒,成為主的和平使者,在黑暗之地傳揚真光。 美國擬訂的對等關税造成全球金融危機及貿易失衡。求主賜智慧予各國領袖和決策者,開展關稅協議的談判,願意尋求合作而非對立,尋求互益而非自利,惠及各國人民。求主也看顧在動盪中受影響的家庭與弱勢產業,在風浪中經歷主的供應與引導。  

鴻溝可跨過

有沒有發覺越來越難與新一代溝通,尤其是他們的價值觀?對於在基督教家庭長大,受過父母嚴厲管教,不可以行差踏錯,不可以在求學時期拍拖,不可以參加通宵派對的一代,在管教子女時,更加感到兩代的鴻溝極深,不容易跨過。 筆者有一位朋友的女兒剛踏入20歲,已是成人。但她早在兩三年前好像變成另一個人似的,出現不少令她的媽媽難以接受的行為,例如: 她常利用交友app 結識新朋友。 她參加派對以致通宵不回家已是常態。 她不只跟一個男朋友拍拖,有時是兩個,有時是三四個。 她有了男朋友,還不斷在交友app結識朋友。 她的朋友認為男女性別的界線可以模糊不清,隨時變為男性或女性皆可,她竟然也贊同這種觀念。 她在大學攻讀時裝設計,有一天竟要求收入只夠養家的父母給她一筆鉅大款項,支持她自創時裝品牌。筆者的朋友與丈夫只想女兒腳踏實地,便建議她先從事設計或營銷工作,累積一下經驗,結果與女兒大吵一場。最後,她怒氣沖沖地說會問朋友借錢,因她的朋友是在財務公司工作。為父的只好把部分退休金交給她。 父母與子女之間,因年齡和受教育不同,在思想、觀念與生活形式上容易產生距離,加上生活中堆積了點點滴滴的誤解,便形成兩代之間的鴻溝。 為人父母都全心全意希望子女成功,終生幸福。可是,當子女在學業、品行、交友方面出了問題,父母自然會加以教導與勸阻。但有時候,子女對父母的關心不以為然,甚至把父母的教導誤解為干涉自己的自由,久而久之更產生反感,因而採取反抗的對立態度。 不少家庭都遇到這種困難,若是處理不當,就會導致兩代之間感情破裂,或是子女走上極端的道路。那如何解決這問題呢? 多為子女禱告:父母要常為子女誠心禱告,把他們帶到上帝面前,就像使徒保羅為提摩太禱告一樣:「祈禱的時候,不住的想念你,記念你的眼淚,晝夜切切地想要見你,好叫我滿心快樂」(提摩太後書1:3-4)。 給子女適當的空間:由得子女自己去闖蕩,學習如何應付生活中各種難處,並從中明白上帝的旨意。在言談間,父母不去碰觸那些尖銳的話題,盡量談論輕鬆的事,放手讓上帝來帶領子女的未來! 父母要以身作則:所謂「言教不如身教」,父母對信仰認真,並行事正直,自然會感染子女靈命成長。 但願經歷這些苦難的家庭,子女不再反叛,學到如何反哺和孝順;父母也學到諒解和寬容,讓子女的天地更寬廣。

共建愛的家

我們都有自己的原生家庭,長大之後藉着婚姻,建立另一個新的家。所以,終其一生,我們都與家庭密不可分。 1943年,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Maslow)發表了著名的「需求層次理論」(Hierarchy of Needs),指出人有五大需求,那就是:基本的生理需要(如吃喝等)、安全感(生命受保障)、情感關懷(愛與歸屬感)、受尊重與肯定、自我實現。這些需求都透過自小生長的家庭得以滿足,使我們全人成長,價值得以實現。 上帝創造亞當,並把夏娃賜他為伴侶;還賜下「家庭」的觀念給他們,兩人要成為一體,彼此坦誠,並生養眾多,管理全地,實踐上帝美好的旨意。可惜,人與撒但一樣,想與上帝同等,罪因而進入世界,也進入家中,令我們的家多了慾望、懷疑、猜忌、謊言、怨憤與不安。人開始「選擇」做惡事,家失去了原來的美麗。亞當與夏娃的兒子該隱因嫉妬而殺害親兄弟亞伯,便是其中一個例子。 現今社會許多青少年的問題,背後的原因大多與家庭破碎有關。家庭健全與否,是社會穩定的關鍵。那麼,如何建立一個蒙上帝喜悅的家庭呢? 新約聖經出現「彼此」一詞有二百多次,其中含正面意思的有:彼此謙卑、彼此饒恕、彼此接納、彼此擔當、彼此代禱、彼此相愛、彼此以恩慈相待……這些都可以在家庭生活中學到,就如中國人所謂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也是在家庭生活中學習和實踐。所以,家庭幸福美滿的秘訣,就在於一句話:彼此相愛!甚麼時候家裏有愛,就有幸福;甚麼時候家裏不願彼此相愛,反而彼此攻擊,家就變成痛苦的地獄。 上帝把我們放在家庭裏,就是要我們學習愛——好好去愛我們的家人。祂這樣囑咐為人父母的:「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箴言22:6)也囑咐子女們:「當照耶和華——你上帝所吩咐的孝敬父母,使你得福,並使你的日子在耶和華——你上帝所賜你的地上得以長久。」(申命記5:16) 願上帝幫助我們,看重祂所看重的,學習祂要我們學習的,讓我們的家庭不但充滿愛,使我們蒙福,也榮耀主的名。

心不再冷

一位朋友訴說:「我把情緒埋藏了很久。我很久沒有感到一絲驚喜……我也很久沒有哭過了……為甚麼?不知道……我甚至看到電影中生離死別的畫面,也流不出一滴眼淚,內心總是冷冰冰;聽到戰火連天的新聞,內心亦沒有一點兒憐憫……不知甚麼原因,心裏總是一片空洞……」 你也曾有此感受嗎? 筆者便問這位朋友閒時喜歡做甚麼?她說:「在家『煲劇』,因為不需要動腦筋,一『煲』就五個鐘頭……稍稍休息,星期一又開始投入工作。我一向對工作沒有甚麼熱誠,加上最怕職場上的是是非非,更加不願『埋堆』,因此升職的機會很渺茫。我工作只為了生活,沒有甚麼可以選擇……」 於是,筆者邀約這位朋友,趁着教會在暑期舉辦「七天泰北短宣之旅」,一同到那地區體驗一下。想不到她一口答應了!但到了當地的第一天,這位朋友不斷在埋怨,不是抱怨天氣太熱,就是蚊子太多,甚至投訴食物難下嚥,弄得筆者也很無奈及掃興。 第二天,我們一團人進入一條小村子,經村裏的宣教士介紹後,不少孩子擁上前來。雖然他們的衣着破爛,甚至有點骯髒,但他們的熱情和天真,令人不禁從心底裏湧出一份愛意。 筆者和友人獲派教導孩子簡單的英文詞彙和句子,聽着他們不準的語音,有時真的惹人發笑;但知道他們已很努力了,實在值得給個 “like”!即使有些孩子很調皮,喜歡在四周追來追去,但只要一聲 “stop”,他們便會停下來,並露出潔白的牙齒和燦爛的笑容,使人忘記了生氣。 我們跟孩子相聚好幾天,除了上課,有時還玩在一塊兒。到了我們要離開的時候,筆者深深記得,其中兩個小孩子似乎感受到離別的傷痛,竟然衝過來攬着筆者和友人,他們小小的手和小小的頭貼着我們,那時我們心中也充滿了不捨,便任由他們臉上的眼淚和鼻涕,一片片的黏在我們的衣服上。 回到香港,這位朋友對筆者說:「這幾天令我大受感動啊!原來我平庸和有限的生命,竟然可以被上帝所用,傳福音給有需要的人,分享上帝的愛,並且給他們一點點幫助。」 你也願意走出你的「安舒區」,讓上帝使用你,燃點你冰冷的心,結出生命的果子嗎?

Newsletter: 2025 July

親愛的弟兄姊妹: 主內平安! 2025 年不經不覺已過了一半。回望走過的日子,可有甚麼感恩的事?或需要記念的?甚或需要放下的? 近年常「聽見打仗和打仗的風聲」,近月更聽聞不少有關地震與海嘯的預言。雖然聖經提醒我們:「總不要驚慌;因為這些事是必須有的,只是末期還沒有到」(馬太福音24:6),但不期然令人想到主再來的日子近了! 踏入暑期,不少教會都舉行聖經班或退修會,鼓勵弟兄姊妹在主的話語上扎根,裝備自己的屬靈生命。你何不也抽一些時間,從繁忙的生活退下來,騰出心靈空間,整理自己的身心靈狀況,並祈求聖靈的引領及光照,賜予你屬天的勇氣和智慧,去迎接前面的挑戰? 縱然沒有人知道主甚麼時候再來,但雅各書5章8節囑咐我們:「你們也當忍耐,堅固你們的心,因為主來的日子近了。」讓我們常存警醒等候的心! 祝主恩永偕! 編輯團隊上   「究竟前行,還是後退?又或是暫停一會?」相信你我都對這種處境不會感到陌生。活在這世上幾十年,面對各種選擇、猶疑、境況與掙扎,幾乎是生活的常態…   踏入年老階段,常令人感到光輝不再,並經歷各種的失去,包括失能和失智,更容易患上抑鬱……但聖經卻說:「白髮是榮耀的冠冕」(箴言16:31上)。長者怎樣活出這「榮耀」呢?   近來經歷兩位長輩離世。一位在中風後視力衰退、肢體僵硬,每天求主早日接她回天家。另一位患上腦退化症,幾十年前的記憶每日在腦海中重複浮現,並逐漸與親人疏離,日復日地在看護的陪伴下靜待人生的終結…   獻上感恩: 親愛的主耶穌,感謝祢無論在何時何地,都看顧和保護我們,賜我們平安!祢知道我們心靈的飢渴,並樂意以祢的活水來充滿我們。願祢常常引領,使我們的生命不斷更新,也能祝福四周許多乾渴的人心! 為香港禱告: 中學文憑試將於7月16日放榜,求主賜各位考生以平安的心面對,引導他們未來升學的安排,讓他們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標,並且更深認識這位賜下豐盛生命的主。 在近月的結業及裁員潮下,求主安慰和扶助受影響的市民,賜下力量和鼓勵,讓他們在困境中看見主的恩典和盼望;也求主使用教會成為祝福的管道。 為世界禱告: 繼俄烏戰爭,以色列與伊朗近日互相發動大規模攻擊,造成很多平民傷亡,失去家園。求主憐憫在中東地區面對顛沛流離和驚恐無助的家庭,止息仇恨。願主的和平臨到中東,使人民得到身心靈的醫治。 為到日本、臺灣、菲律賓、印尼等面臨地震風險的國家與人民禱告,求主保護家家戶戶平安,堅固人心不致懼怕。求主賜下智慧與力量給政府相關的部門,讓防災、救災系統在需要時能發揮功效。

生死的反思

近來經歷兩位長輩離世。一位在中風後視力衰退、肢體僵硬,每天求主早日接她回天家。另一位患上腦退化症,幾十年前的記憶每日在腦海中重複浮現,並逐漸與親人疏離,日復日地在看護的陪伴下靜待人生的終結。 我們都知道「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的階段;身體的老化,亦是「病」的痛苦之源,難以逃避。許多時候,我們雖然對死亡噤若寒蟬,多所忌諱;但死亡卻是生活中的「平常」現象,我們幾乎每一天都對死亡耳有所聞,眼有所見,當中包括世界各地的意外、罪惡、戰禍,以及自然災害等引致的死亡。 人生確是無常,種種病患、困厄與死亡更是無法預測。那麼,我們該如何面對呢?不斷嗟怨?消極逃避?詩人大衛掌握了寶貴的秘訣,他說:「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愛隨着我」(詩篇23:6上)。因此,我們要認定: 生命非常寶貴:人活著就有盼望,可以發揮自己所長,也可以改變許多事情。人生中的傳承,「生命影響生命」,不論長短,都極具價值和意義。所以,當我們的生命仍在燦爛之時,就應活在當下,讓自己多處於正面的心態,並與人分享美好的事物,影響他人也活出美好的生命。 全程有主掌管:在漸老的路上,可時刻觀察和分享自己面對「生、老、病、死」的種種感受,由此體會生命的意義及存在的價值,並且明白一路以來都有主的恩手引領。正如聖經說:「這上帝永永遠遠為我們的上帝;祂必作我們引路的,直到死時。」(詩篇48:14) 死亡不是終結:常人認為「人死如燈滅」,死亡是生命的終結;但對基督徒來說,死亡只是通往永生的路徑,相信死後還有生命。因此,在真正面對死亡時,不少人除了害怕受痛苦之外,還對自己將往哪裏去心存恐懼。基督徒卻有上帝的應許:「我們原知道,我們這地上的帳棚若拆毀了,必得上帝所造,不是人手所造,在天上永存的房屋。」(哥林多後書5:1) 所以,在反思生與死,從而領悟生命的意義之後,讓我們更懂得如何去生活,並且更努力去過每一天,活出生命的意義,因為知道誰在掌管我們的一生!

常青的生命

最近聽到一位長者慨嘆自己與時代脫節,難以融入年輕一輩當中,更感到身體和心力日漸衰退,自覺越來越無用,餘下的日子像是「等死」似的…… 踏入年老階段,常令人感到光輝不再,並經歷各種的失去,包括失能和失智,更容易患上抑鬱……但聖經卻說:「白髮是榮耀的冠冕」(箴言16:31上)。長者怎樣活出這「榮耀」呢? 今時今日,隨着醫學進步,人的壽命越來越長。根據2024年的統計數據,香港男性平均壽命達 82.8 歲,女性為 88.4 歲。可是,不要以為長壽是必然的,這實在是上帝的恩典,尤其是長壽而健康和快樂。讓我們珍惜上帝所賜的這份禮物,學習常存感謝不埋怨,時刻快樂不憂愁。 聖經記載有兩位高齡長者蒙上帝賜福,能親眼看見他們等候多年的救主降生,其中一位是西面。「在耶路撒冷有一個人,名叫西面;這人又公義又虔誠,素常盼望以色列的安慰者來到,又有聖靈在他身上。他得了聖靈的啟示,知道自己未死以前,必看見主所立的基督。」(路加福音2:25-26)果然,西面「受了聖靈的感動,進入聖殿,正遇見耶穌的父母抱着孩子進來」(第27節),他就用手接過耶穌,稱頌上帝奇妙的恩典。 另一位是女先知亞拿,她「年紀已經老邁,從作童女出嫁的時候,同丈夫住了七年就寡居了,現在已經八十四歲,並不離開聖殿,禁食祈求,晝夜事奉上帝。正當那時,她進前來稱謝上帝,將孩子的事對一切盼望耶路撒冷得救贖的人講說。」(路加福音2:36-38) 聖經中也有不少長者,仍事奉不懈,堪作我們的榜樣。正如詩人說:「上帝啊,我到年老髮白的時候,求你不要離棄我!等我將你的能力指示下代,將你的大能指示後世的人。」(詩篇71:18) 永不言退:亞伯拉罕和摩西到了七、八十歲,仍蒙上帝委以重任。 戰無不勝:迦勒八十五歲仍能驅逐敵人。(約書亞記15:14) 智慧治國:但以理八十歲仍是宰相人才,且每日三次向上帝祈求智慧。 對於年長的你,今天可以做甚麼?試想一想: 擔任顧問工作:雖然體力漸衰,仍能在教會服侍,藉豐富的人生經驗和美好的靈性,幫助建立教會。 重視信仰傳承:將寶貴的經驗傳承給下一代,做好交棒的工作。 教養敬虔後代:信仰是屬靈的資產,要殷勤教導子孫,使他們世世代代敬拜上帝。 追求靈命長進:退休後可以有較多時間靈修,追求在品德與靈性上成長,成為別人的典範。 聖經說:「他們年老的時候仍要結果子,要滿了汁漿而常發青。」(詩篇92:14)願你的生命常青,藉着你的靈性、經驗與智慧,祝福下一代!

前行或後退?

「究竟前行,還是後退?又或是暫停一會?」相信你我都對這種處境不會感到陌生。活在這世上幾十年,面對各種選擇、猶疑、境況與掙扎,幾乎是生活的常態。 例一:滑雪的掙扎 四十歲才去學滑雪,第一堂便跌得渾身瘀傷、筋骨酸痛。之前滿心盼望學懂滑雪,但到了現場才知道這比想像中困難得多。因為年紀大了?應該盡早放棄?還是堅持到底? 例二:醫科的猶疑 許多人夢想成為醫生,既可光宗耀祖,又屬「人生勝利組」。但入讀醫科後,才發覺這並非自己所愛的工作。那麼,繼續為父母而完成學業?還是勇敢地轉讀其他學系,冒着「畢業變失業」的風險,選擇自己喜歡的人生路? 例三:升職的迷思 獲得上司讚賞,升職加薪在望;但內心卻感到沉重,自覺未必勝任。該勇敢去迎接挑戰?還是坦誠地婉拒?每一個選擇,將改變前面的生活方向與步伐…… 生活中有無數的選擇,沒有一個是絕對正確的。只要我們願意承擔後果,錯誤與後悔都可成為成長的契機。然而,有一個選擇是不能錯的! 筆者從小信主,立志事奉上帝,恆常參與教會生活,自以為是個「合格」的信徒。直至有一天,一位朋友語帶批判地說:「你們這些基督徒,假虔誠、愛佔便宜,整天說『感謝主』,其實只是炫耀自己的成功。你們大多來自中產家庭,根本不了解我們草根階層的困境。」 這番話令筆者感到震撼,反思良久。曾經自以為的好行為,竟在別人眼中成了虛偽。開始明白:耶穌所接納的,還包括貧乏與破碎的人;基督信仰並非只在安舒區中活出來,而是走出去,與不同階層、背景的人同行。 這不是一條容易走的路。但筆者知道:可以選擇安逸地退回昔日的安舒區中,也可以選擇讓聖靈引導,進入那未曾接觸過的群體裏。換着是你,又會怎樣選擇呢? 人生峰迴路轉,千變萬化。如果你正在為前行或後退而掙扎,不妨放下腳步,暫停一會,把目光轉向主,深信祂愛你,並且「必指引你的路」(箴言3:6下)。

Newsletter: 2025 June

親愛的弟兄姊妹: 主內平安! 在此先祝各位為父的身體健康!恩典滿載!父親節快樂! 近年出生率持續下降,是全球一個普遍的趨勢。香港在 2022 年更創下有紀錄以來,最低的生育率 0.7%(即每1,000名女性僅有701名嬰兒誕生),全港只誕下 3.25 萬嬰兒,按年再跌 12%,連續 3 年錄得雙位數跌幅,繼續成為全球最低生育率的地區。 香港政府雖然設法鼓勵生育,令「人口更豐富」,但成效未如理想。香港婦聯曾進行《港人生育意願2023》調查,結果顯示有 76% 受訪者沒有生育打算,創9年以來新高。當中以經濟壓力、工時長,以及無力置業,成為港人不願生育的三大主因。其他原因還包括:社區缺乏育兒資源(72.6%)、擔心生育計劃影響生活自由(71.6%)等。 其實為人父母真的不容易,經年累月面對很多挑戰。但聖經應許我們:「兒女是耶和華所賜的產業;所懷的胎是祂所給的賞賜。」(詩篇127:3)願父母們努力承擔育兒的天職;子女也「當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華—你上帝所賜你的地上得以長久」(出埃及記20:12),以報劬劳之恩。 祝主恩永偕! 編輯團隊上   你的爸爸是一個怎樣的人?你還記得兒時與他的一些經歷嗎? 今年父親節,你會抓緊機會,向爸爸表達一點心意嗎?   父母對孩子的成長有莫大的影響力。可惜,在今天許多家庭中,父親經常缺席了。一個不負責任的父親,會令家庭關係破碎,甚至產生數之不盡的社會問題。 讓我們來看看耶穌在世上的父親約瑟,如何為父…   還記得 Uncle Tony 嗎?我們曾為他出版《與爸造世界》一書,講述他的兒子6歲時遇上嚴重的交通意外,腦部重傷,以致日後看不見、說不清,四肢的活動能力也大受影響。 現撮錄 Uncle Tony 在書中寫給兒子的一封信,盼望當中的父子情能暖透你的心…   為自己禱告: 親愛的天父,感謝祢賜給我美好的應許,祢的話語堅定我的心,使我無論在任何環境,都能剛強站穩,知道祢與我同在。求祢教導我學習不靠自己,單單倚靠祢的能力與信實。感謝祢掌管一切,即使我面前充滿困難和挑戰,仍有祢引領我勇敢地跨過! 為香港禱告: 近期香港很多商鋪結業或裁員,為面臨艱難的生活、正在掙扎求存的市民禱告。求主憐憫,供應他們生活所需,並賜下平安給他們,也幫助他們重拾人生的目標和盼望。 近年醫療費用上漲,令一些病人沒有能力負擔而得不到有效的治療。求主看顧他們,並讓公營醫療系統能扶助低收入家庭的醫療需要,使更多病人受惠。 為世界禱告: 2022年全球被偵測到的人口販運受害者數量,較2019年增加了25%,其中兒童受害者的比例明顯上升。求主介入,釋放被販運、被奴役的人,讓他們從傷害和捆鎖中得到釋放!也求主興起各國領袖加強執法,努力切斷人口販運的網絡。  

給兒子的情書

今時今日,為人父親真的不容易。若家中育有一個殘障的孩子,更需要無比的忍耐、愛心和信心! 還記得 Uncle Tony 嗎?我們曾為他出版《與爸造世界》一書,講述他的兒子6歲時遇上嚴重的交通意外,腦部重傷,以致日後看不見、說不清,四肢的活動能力也大受影響。本書就是以這次交通意外為起點……在這突如其來的巨變中,Uncle Tony如何牽著兒子的手走過一段段艱苦與傷痛的路?並為兒子創造一個美麗的心靈世界? 現撮錄 Uncle Tony 在書中寫給兒子的一封信,盼望當中的父子情能暖透你的心! 親愛的囝囝: 感謝你陪伴了爸爸幾十年。或許有人認為我這個爸爸很偉大,每日悉心照顧你;但對我來說,你是天父留給我的小天使,只要每天回家看見你,聽到你唱歌,縱然五音不全,我只明白兩三句,已叫我樂透了,充滿正能量。你彷彿每日告訴阿爸,其實開心很簡單! 囝囝,爸爸腦子裏滿是你兒時的趣事。你充滿好奇心,記得你扭開了學校花園的水龍頭,水喉就像一條巨型的水蛇,往不同方向噴出水柱,你還幫周圍的同學淋浴,大家笑作一團。你最愛畫火車,你的美勞老師還把你的畫作收藏起來。有一次,你代表畢業班用英文致辭,當你從媽媽手上接過頒給你的獎狀時,令你最開心的,不是那張獎狀,而是獲得我們的肯定。Yes, we are so proud of you, my son! 爸爸至今一點也沒有忘記,仍很懷念你跑過來擁抱我,還有你與妹妹在公園找蚯蚓的日子…… 可是,一場幾乎奪命的交通意外令你失去甜蜜的童年。儘管你身體嚴重傷殘,但你沒有放棄。你努力學習說話、走路,即使周圍大多數人都聽不懂你說甚麼,你仍嘗試表達你的內心世界。你也努力為爸爸生存下去,這是爸爸知道的,謝謝你! 爸爸答應你會健康、快樂地生活。但有時候,當你的病情反覆,吃喝時嗆着了,使你咳個不停,並把水或食物都吐出來,爸爸就慌張了。當你發燒、嘔吐,爸爸會立即載你到醫院檢查,囉囉嗦嗦地向醫生問個究竟。爸爸深信如果你可以說話,你便會說:“Pa, don’t worry! I am well!” 囝囝,每天看到你的笑臉,已是我最大的獎勵了!所以,你要活得健康、快樂…… 愛你的爸爸上 這封滿載溫情的信,能為每位爸爸加一分力嗎?無論環境如何,願每位爸爸都繼續努力,給子女燃點愛的盼望! 如欲購買這書,請登入我們的網站選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