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9

1 比 99   每年很多公司都要進行一次年結及盤點,檢視全年收支是否平衡、每個項目的成效如何;而上司對下屬的評核,許多時是汰弱留強,彷彿這是公司理所當然的經營之道。在資源不足下,弱者的利益常被強者所榨取,直至枯乾耗盡……   耶穌卻特別看顧弱者,就如聖經說:「疲乏的,他賜能力;軟弱的,他加力量。」(以賽亞書40:29)祂以比喻教導我們:「你們中間誰有一百隻羊失去一隻,不把這九十九隻撇在曠野,去找那失去的羊,直到找着呢?」(路加福音15:4)即使一隻羊迷失了,也不惜放下其餘99隻羊去尋找牠。這究竟是甚麼道理?那99隻羊被撇在曠野,豈不損失慘重?為了一隻羊而失去更多,這樣划算嗎?   這需要從當時的背景來了解,那些羊可能屬於整個村莊,交給幾位牧羊人看管;他們在曠野圍起稱為「羊圈」的圍欄,晚上讓所有的羊都在羊圈裏休息,牧羊人就輪班睡在羊圈的門口看守。經文所說「把這九十九隻撇在曠野」,其實是把牠們留在曠野的羊圈裏,讓其他牧羊人守着。   耶穌在此着重的,是這牧羊人急忙去找那隻迷失的羊,顯出他對迷羊的關心;耶穌也強調「直到找着」,表明這牧羊人的決心,即使千辛萬苦,也在所不辭,誓要找回迷羊。這個比喻正表達了上帝對人的愛。   今天,當我們回望自己走過的路,可能感到空虛、無奈,甚至卑微,不及別人。小時候不是「學霸」,最怕默書、測驗、考試;長大後竭盡全力也攀不上高位,只守着一個小職位來餬口;有了孩子便要供書教學,有時親子關係拉緊了,或會懷疑自己的辛苦是否白費;年紀大一點,發現身體大不如前,也更多去想自己的一生有何意義。   上帝衡量人的價值,許多時與我們不一樣。祂不只是看人的IQ有多高、在哪間大學畢業、身家有多少、成就有多高……祂只是因為愛而愛我們,縱然我們犯罪跌倒,甚至離開祂很遠,祂仍像上述的牧羊人一樣,尋找每一個在人生中勞苦嘆息的人,拯救他們脫離罪惡的轄制,引領他們走豐盛人生路!   「謙卑人必因耶和華增添歡喜;人間貧窮的必因以色列的聖者快樂。」(以賽亞書29:19)願您在這聖誕節更經歷上帝的恩典,歸回祂愛的懷抱中!

今年聖誕慶祝甚麼?

今年聖誕慶祝甚麼?   「因有一嬰孩為我們而生;有一子賜給我們。政權必擔在他的肩頭上;他名稱為『奇妙策士、全能的神、永在的父、和平的君』。」(以賽亞書9:6)   聖誕節是記念耶穌降生,新約聖經詳細地記載了耶穌由降生至被釘十架所做過的事情。衪的降生對您有何意義?衪在世的一言一行對您有甚麼影響?在迎接今年的聖誕節,不妨想一想:究竟您要慶祝甚麼?   耶穌醫治痲瘋病人、癱子、瞎子、百夫長的僕人、血漏的婦人、睚魯的女兒……都是我們熟悉的聖經故事。今天,當您的健康走下坡、情緒陷入低谷時,您仍確信耶穌的醫治能力,能夠使您痊癒嗎?您試過尋求衪,就如昔日那些患病的人遠道而來,相信只要遇到耶穌,或摸一摸衪的衣裳,就可康復?在迎接今年的聖誕節,不妨想一想:您有甚麼需要耶穌醫治?   除了醫治的神蹟,最為人津津樂道,連五歲小孩都知道的神蹟,莫過於耶穌用五餅二魚餵飽五千人。這個神蹟讓我們明白耶穌不單使我們的身體得飽足,也滿足我們心靈的需要。在今天這物質豐富的時代,我們常追求視覺和味覺的滿足,卻忽略了心靈是何等枯乾與空洞。您每星期在教會聽道,可曾觸動您的心靈?您每天讀經靈修,可曾被上帝的話語感動?在迎接今年的聖誕節,不妨想一想:怎可以讓耶穌滿足您的心?   耶穌在世常教導人,也講了很多比喻,這些都歷久常新,不只是對昔日的門徒、猶太人、外邦人講,更是對我們今天每一個人講,您又明白和實踐了多少?在迎接今年的誕節,不妨想一想:耶穌哪個教導正切合您今天的處境?您會遵從嗎?   盼望您在這個月裏,更多默想耶穌的降生與您有何關係?沒有耶穌,您會怎樣?有了耶穌,您又有何不同?願您過一個充滿意義的聖誕節!  

聖誕佈道會

聖誕佈道會:愛的禮物   今年聖誕節,我們與基督教會活石堂(香港堂)合辦佈道會。在這佈道會中,最特別的一個環節,就是由心光學校一班視障學生,演出一齣布偶劇。   我們的布偶老師 Uncle Tony,每年都到心光學校為一些高年班學生排練不同的布偶劇,讓他們在聖誕聚會中,向低年班的同學送上福音,介紹他們認識主耶穌。今年,這些學生更走出校園,見證上帝的恩典如何臨到身體殘障的人,並透過布偶劇,分享寶貴的福音!   究竟這齣布偶劇的內容是甚麼?原來白雪公主想與七個小矮人送一份生日禮物給耶穌。他們各有不同意見,因而吵個不停。最後,白雪公主建議他們先認識耶穌,才想想最適合送甚麼禮物給祂。由此引出耶穌許多的事蹟……   除了這齣布偶劇,Uncle Tony 還用布偶分享福音信息。歡迎一家大小參加,過一個充滿愛的聖誕。詳情如下:   主題:愛的禮物 日期:12月18日(六) 時間:下午2:00 – 4:00 地點:基督教會活石堂(香港堂) 香港柴灣利眾街24號東貿廣場19樓A-D室 (費用全免,報名或查詢請 WhatsApp:Dawn 90502430)  

newsletter: november

  親愛的弟兄姊妹: 主內平安! 中秋過後,秋意漸濃。早上遇見清潔工人忙着打掃散落地上的黃葉,心裏不期然感謝他們。想到已移居外地多年的親友,一踏入十月就頭昏腦脹,人們眼中最浪漫的紅葉,變成他們花園裏一堆堆的垃圾,每天清理它們成了例行公事。在城市長大的人,卻羨慕這景緻。 一說到「頭昏腦脹」,就想到不知是否年紀大了,血壓也升高了不少。醫生叮囑血壓時高時低,是一個警號,必須注意健康。踏入中年,不管花了多少錢去減少臉上的皺紋,但是從體內引發的毛病仍減不了,例如:心煩氣燥、容易疲倦、新陳代謝減慢、瀕臨「三高」……身體機能衰退是必經的生理周期,就如花開花落,有誰可以避得過?既然躲也躲不了,就想想怎樣把最好的「傳承」下去。花朵藉不同途徑散播種子,您與我又怎樣把屬天的種子散播開去呢?與其害怕變老,不如抓緊時機,以身作則,感染身邊的人? 祝您身體健康!主恩常伴! 編輯團隊上     感染力是甚麼?您曾遇過一位或多位對您影響很大,甚至是您效法的榜樣嗎?他們是您的父母、師長、同學、導師、追捧的明星? 小編曾遇上一位感染力強的老師,他既有學識又溫文有禮、風度翩翩、榮神益人,大部分認識這位老師的人都被他迷倒。但是十多年後,朋友圈中傳出他的醜聞……   上月中,小編與《無腿無眼的快樂天使—愛麗絲》的作者 Alice 午膳。她剛完成了一個重大的心臟手術,從手術室出來後,便進入深切治療部,後來轉到心臟加護病房,三日後就可出院了。那天看見她精神奕奕、容光煥發,不禁感謝上帝的恩典何等奇妙深厚!究竟祂的能力如何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 ?   從幼稚園升上小一的學童,面對不同的學習環境及教學模式,在適應和學習上常出現很大的張力。老師在教學上何嘗不是壓力沉重?雙職家長更是勞累不堪。如何幫助孩子舒緩壓力,讓他們的心靈健康成長,以致家長和老師都鬆一口氣? 我們將會陸續出版共四期的「3D布偶兒童電子書」,透過學校免費分發開去,作為小一學生的課外讀物。這一套書中有聲有畫、字中又有影像的電子書,讓孩子從平面進入立體的文字世界,當中一些品德故事、減壓良方,還有「布偶老師」的正向教導,幫助他們面對各樣轉變,增強心靈,並且學習融入群體,以愛相連!書中亦有「給家長的話」,作為對家長的一點支持。 想更多認識這套電子書,請登入網頁:www.everyonepress.com/kids-ebooks 歡迎老師和家長向升上小一的孩子推介!   家事:不少基督徒父母慨嘆兒女長大後離開主,不願返教會,也不願讀聖經。作為父母,明白信仰不能強逼,也不能操之過急;但仍為此憂心忡忡,對主心存愧疚。 國事:近年社會經歷許多變遷,加上全球疫情反覆,民生深受影響,基層家庭面對重大的生活壓力。 天下事:全球氣候變化,帶來各樣天災。除阿富汗外,也有一些國家局勢不穩,引發逃亡潮。  

苦難背後的祝福

苦難背後的祝福   上月中,小編與《無腿無眼的快樂天使—愛麗絲》的作者 Alice 午膳。她剛完成了一個重大的心臟手術,從手術室出來後,便進入深切治療部,後來轉到心臟加護病房,三日後就可出院了。那天看見她精神奕奕、容光煥發,不禁感謝上帝的恩典何等奇妙深厚,祂的能力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   Alice 一直是我們的同路人。這些年來,她的身體不斷衰殘,除了小時候已雙目失明,還在十多年前因癌症而要截去雙腿,近年更出現心臟主動脈嚴重鈣化,需要更換心瓣。有時候,小編忍不住問上帝:Alice 的大半生為何如此多災多難?   但在 Alice 的苦難背後,原來滿是祝福,她從苦難中更深學會凡事謝恩,因為健康快樂、生活無憂、有人關心和代禱……全不是必然的!Alice 在住院期間,得蒙上帝恩領,讓她的生命能感染別人。在小編與她共進午餐時,她這樣分享:   「在我做完手術,預備出院前兩小時,由於醫院要收急症,把我調到另一個病人床邊,她當日才入院,名叫Ada,還未信主。Ada 也要預備在兩三個月後做心臟手術,她看見我做了同樣的手術才三天,就可以出院,得着莫大的信心。我向她介紹那位一直看顧我的上帝,她也很想認識祂!後來我們成了朋友,繼續保持聯絡。我很感恩,原來自己的經歷可以成為『過來人』,安慰和幫助面對同樣苦難的人!最近還收到 Ada 傳來消息:她已和妹妹一起決志信主了!這更使我深信凡事都有上帝的美意,有時會立刻知道為何這樣,有時永不知道,只有上帝才知道。」   當我們感到生活困難、四面受敵,甚至無力走下去時,請記着主曾應許我們:「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哥林多後書12:9上)所以無論如何,願我們都嘗試走出自己的框框,倒空一切憂慮與埋怨,從上帝支取力量,經歷祂無盡的恩典。真正的感染力,就是一種「打不死」的精神,哪怕健康被奪去,財富被搶掠,上帝的愛卻充滿我們的心靈,把我們與祂連在一起!  

感染力

感染力   感染力是甚麼?您曾遇過一位或多位對您影響很大,甚至是您效法的榜樣嗎?他們是您的父母、師長、同學、導師、追捧的明星?   小編曾遇上一位感染力強的老師,他既有學識又溫文有禮、風度翩翩、榮神益人,大部分認識這位老師的人都被他迷倒。但是十多年後,朋友圈中傳出他的醜聞:他跌入了「小三」圈套中。這是中年男士的誘惑?還是撒但最愛用的技倆,打擊忠心事主的人?   聖經中的大衛,何嘗不是這樣?大衛常常經歷主的同在和幫助,是主所愛的人。他不但是一位君王,而且文武雙全,既是一位戰士,又是一位詩人,還富有同情心,堪稱「天下第一好男人」,是萬民的榜樣。然而,他後來卻墮入「色」的陷阱中,受撒但迷惑,以致晚節不保。所以,當人在高位,有權有財有勢的時候,更要保持初心,堅守昔日對主的忠誠,以免從高處掉下來。   小編從沒試過身居高位,故不太體會當中暗藏的危機。大衛和上述那位老師,本可發揮更大的影響力,以生命感染生命;但他們因着自己的軟弱而犯罪跌倒,實在可惜!究竟一個能積極地感染他人的人,需要具備甚麼條件?那就是勇於面對自己的弱點,跌倒後再站起來,以「過來人」的身份,與陷入低谷的人同行嗎?   在聖經中,保羅多次毫不諱言他以往常常逼迫跟隨基督的人:「我也曾逼迫奉這道的人,直到死地,無論男女都鎖拿下監。這是大祭司和眾長老都可以給我作見證的。我又領了他們達與弟兄的書信,往大馬士革去,要把在那裏奉這道的人鎖拿,帶到耶路撒冷受刑。」(使徒行傳22:4-5)後來,保羅得蒙上帝光照,認識耶穌基督是救主,從此以後,便以回轉的「過來人」身份,四處傳揚這福音。   今天,在這幽暗的世代,正需要一群基督徒像光一樣發揮影響力,把黑暗變成白晝。您願意為主作光,並以您從失敗中起來的經歷,去感染別人歸向基督,且與他們走出黑暗嗎?

11月代禱

代禱   家事:不少基督徒父母慨嘆兒女長大後離開主,不願返教會,也不願讀聖經。作為父母,明白信仰不能強逼,也不能操之過急;但仍為此憂心忡忡,對主心存愧疚。 祈禱: 親愛的主耶穌,求祢憐憫作為父母的基督徒,昔日承諾會教導子女忠心事主,今天卻未能實現,實在心急如焚,每日期待子女回轉,但總是落空。求主幫助每一位基督徒父母,學習倚靠和順服祢,也教導他們怎樣在子女面前見證祢。求主饒恕每一位曾犯錯的父母,守望他們的子女,讓他們也經歷主耶穌的愛。奉主名求,阿們。   國事:近年社會經歷許多變遷,加上全球疫情反覆,民生深受影響,基層家庭面對重大的生活壓力。 祈禱: 香港是我們土生土長的地方,求主守護這城,賜予領導者屬天的智慧,以公平和關愛,解決民生問題,帶領我們走出幽谷。求主幫助各行各業謹守誠信與公義,在職者緊守崗位,盡上本分,促使經濟早日復甦。求主感動各人關懷鄰舍,為身邊有缺乏的送上一杯涼水。奉主名求,阿們。   天下事:全球氣候變化,帶來各樣天災。除阿富汗外,也有一些國家局勢不穩,引發逃亡潮。 祈禱: 求主幫助世界各地正面臨天災、內戰、壓逼,生命受到威脅的人,賜給他們平安,減少當中的傷亡,並讓受災者得到基本的人道支援。另一方面,有些國家為着一己私利,罔顧人民的生命,四處搶奪與踐踏,求主掌管這些領袖的心,使他們改變心意,回轉歸向祢,因為我們深信萬國都在祢手裏。奉主名求,阿們。  

NEWSLETTER: OCTOBER

  親愛的弟兄姊妹 : 主內平安! 十月是小編最愛的一個月份,因為天朗氣清,最宜登高,飽覽上帝創造的大自然美景。看見埋在泥土的昆蟲,死後為泥土釋出養分,就體會萬物生生不息的定律;雖然有人用盡各種方法,延續盛放花兒的生命,但花最終會枯萎。我們的生命何嘗不是這樣?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階段,世間哪有靈丹妙藥,可令我們長生不死?惟有把握在世的每一天,活出豐盛的生命! 主啊,感謝祢賜給我們生命,雖然不知未來可活多久,但知道每天都在祢的掌管中。「求祢指教我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們得着智慧的心。」(詩篇90:12)這樣,我們就能珍惜每一天,叫祢得榮耀,我們也今生無悔! 編輯團隊上   朋友的哥哥不煙不酒,卻患了肺癌,終年51歲。在最後一段日子,他嘗盡了痛楚。在他離世後,他的親友不斷在問:「為何是他?他是我們當中最注重健康的,又學中醫,又學針灸,勤做運動,早睡早起,為甚麼會患上這病?究竟是甚麼原因?是工作壓力嗎?是心裏鬱悶嗎?」 沒有人能回答這些問題,也許… … 在酒樓,聽見一班「老友記」的對話: 「我最愛的兩個孫兒去了英國,很掛念他們!」 「我二十多歲的女兒也去了英國,整個星期都聯絡不到她!」 「唉,我兒子一家去了加拿大!曾答應一抵步就給我電話,誰知一直沒有消息,累我失眠了兩晚才收到一個來電報平安!」 「我女兒叫我與她一家到英國去……但我不懂英文,怎麼去?」 「你女兒願意與你到英國去,很孝順啊!我有三個子女,半年內一個一個離開香港,剩下我兩老。內地工作的兒子叫我去與他同住……他正與內地一個女友同居……」 「文心團契」是由一班熱愛寫作的基督徒組成,他們渴望透過文學創作來書寫信仰與人生,並且自資出版一套文集《筆‧在乎》,因為他們深信文字能觸動人心,拉近人與人的距離。 他們寫作的內容不是驚天動地的事蹟,也不是呼天搶地的經歷,卻是我們日常生活的小故事,藉此與讀者分享文字背後的生命和信仰。全套共有五本:《融》嘗試透過三個故事,讓讀者反思甚麼才是引向幸福的選擇;《電郵》表面上寫職場關係,卻另有深意,讓不同的失職員工評核自己的工作與生命的表現;《寫給生命的詩》以九篇詩來訴說作者對生命歷程的回顧與期望;《富士山》卻透過書寫回憶,進行自我解剖與療癒;而《他們》便以五個人物,代表五個人生課題:童年、疾病、召命、婚姻、貧窮。 在此感謝五位作者的信任,委託敝社出版這套文集。在三個多月的分工中,雖然不曾踫面,但我們彷彿透過文字,彼此多了一分認識,藉文字把我們連起來。願各位作者繼續以文字分享上帝的美善,在繃緊的生活中,為我們注入更多的愛! 也感謝德慧文化有限公司代理這套書。   禱告 求主在混亂的世界中賜我平靜、安穩的心。 求主在不公不義中加給我更多信心。 求主幫助我在忙亂的生活中更親近祂。 求主在我懼怕時賜我平安與安慰。 求主在我病痛中使我得醫治。 求主在我迷失時指引出路。 求主在我缺乏時供應嗎哪。 求主在我憂慮時賜我信靠的心。 求主在我憤怒時讓我看見主平靜風浪。 求主天天與我同在,饒恕我的軟弱、過犯、小信、少愛、自私,因這一切都阻礙我看見主。阿們!    

生命在手?

生命在手? 朋友的哥哥不煙不酒,卻患了肺癌,終年51歲。在最後一段日子,他嘗盡了痛楚。在他離世後,他的親友不斷在問:「為何是他?他是我們當中最注重健康的,又學中醫,又學針灸,勤做運動,早睡早起,為甚麼會患上這病?究竟是甚麼原因?是工作壓力嗎?是心裏鬱悶嗎?」 沒有人能回答這些問題,也許現今在天家的他知道答案吧?他的離開,令很多人活在傷痛中,尤其是他的太太與兒子。幸好在家人和朋友的陪伴與支持下,他們總算撐過了,從一場苦難中醒過來!這就如寒冬過後,光禿禿的枝頭長出更多更美的花朵! 有誰知道生命的長短?既然沒有人知道,何不好好地過每一天? 把無關的炫耀放下吧!即使你有一億家財,令人羨慕不已;但這一億能帶進天國嗎?沒有及時行善,將來如何向上帝交待?這一億只是用來炫耀嗎? 把無謂的競爭,以及無聊的是非放下吧!縱然有人行為可憎,你很想把他的惡行揭露出來,叫眾人與他為敵;但你將來到了天家,上帝問你一直想做的,就是除去你的敵人嗎?這值得你花上全副心思嗎? 如果上帝告訴你,你在世還有三年時間,你會做甚麼?或許你會好好利用這三年,追尋你的快樂?更珍惜身邊的人?更多體驗上帝所創造的大自然是何等美麗?每天聆聽自己的心底話,問自己究竟想做甚麼?你或會發現自己原來不怕死亡,因為這是上帝接你回家;反之,你最不捨的是有很多事情未做,不夠去愛你身邊的人,還未放下積在心裏多年的人與事。你可能會祈求:「主啊!請多給我十年!」 「看哪,上帝的帳幕在人間。祂要與人同住,他們要作祂的子民。上帝要親自與他們同在,作他們的上帝。上帝要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因為以前的事都過去了。」(啟示錄21:3-4)

移民潮下的援手

移民潮下的援手 在酒樓,聽見一班「老友記」的對話: 「我的朋友走了,我還可以做甚麼?」 「我最愛的兩個孫兒去了英國,很掛念他們!」 「我二十多歲的女兒也去了英國,整個星期都聯絡不到她!」 「唉,我兒子一家去了加拿大!曾答應一抵步就給我電話,誰知一直沒有消息,累我失眠了兩晚才收到一個來電報平安!」 「我女兒叫我與她一家到英國去……但我不懂英文,怎麼去?」 「你女兒願意與你到英國去,很孝順啊!我有三個子女,半年內一個一個離開香港,剩下我兩老。內地工作的兒子叫我去與他同住……他正與內地一個女友同居……」   資訊科技的發達,可以拉近兩地親友的距離,例如十多歲的子女到外國讀書,仍可天天在網上與父母交談,開live現場報導,減輕了父母的牽掛。不過,對於不懂這些科技的祖父母,又怎麼樣?香港由2019年的社會事件,後來「新冠肺炎」的爆發,至今疫情雖已好轉,但近期又湧起一浪一浪的移民潮,引發一樁一樁令人傷感的分離事件。原來移民可以來得那麼急速!長者既不明白更不捨得,只能為兒孫送上祝福,內心許多憂慮與不安又可向誰傾訴? 既然這樣,我們何不調校一下服侍的對象?長者是我們可以服侍的群體嗎?他們在哪裏?在教會?在鄰舍?在親戚或朋友當中? 記得有一次在一位朋友的歡送會中,這位朋友慨嘆她身為獨女,很不願意留下父母在港。作為她的朋友,我用了三個月去與她的父母建立關係,成為兩老可信任的後輩。在為她送行那天,她的父母窩心地叮嚀:「阿女,你放心好了,在英國與孫女好好生活,我們在港有你這個朋友照顧。她已教曉我們用WhatsApp,我們也懂得用Zoom,原來不太難。在覆診醫院的聯絡名單中,也加了你這個朋友的名字,她會陪我們去覆診,你不用擔心了!反而你要慢慢適應當地的生活,無論多忙都要煲湯……」 我在香港多了一位爸爸和媽媽,是上帝所賜。那位朋友到英國已半年,在這半年間,我常到她父母的家中吃飯,解答他們使用手機或電腦的一些疑難,還約好日後在英國與他們的女兒見面,不覺就談了一小時。原來上帝委派給我的任務,一點也不辛苦,而且很有滿足感,讓我這個留港的中年自覺生活充滿意義,不只是營營役役地上班下班,或是上網「煲劇」。這真是win win,感謝主!主的安排總帶給人一種驚喜!只要願意踏出一步,上帝就用得着你! 聖經說:「朋友乃時常親愛,弟兄為患難而生。」(箴言17:17)你有需要這樣幫助的朋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