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爸令我自豪

大家都聽過 Nathan 的故事,今次讓我們介紹一下他的爸爸 Uncle Tony。 Uncle Tony 有甚麼令 Nathan 引以為傲呢? 這位爸爸雖然十分忙碌,既從事教育工作,又參與教會事奉,並且培訓學員操作布偶,一起服務社區……但如果他在香港,每晚必定在 Nathan 睡前給他講故事、唱詩歌、傾心事…… Nathan 對爸爸所作的一切,反應越來越少;但 Uncle Tony 仍堅持每日抽空做這些在別人看來沒有多大回報甚或意義的事。 Uncle Tony 每天不只是與 Nathan 分享他日常遇到的事情,還教 Nathan 說話,並藉此讓他更多認識周圍的世界。當 Nathan 發出「依依呀呀」的聲音,他便努力去嘗試明白兒子在說甚麼。事實上,只有這個阿爸才知道 Nathan 想表達甚麼! 在人看來,Nathan 雖然是個殘障兒,但在爸爸眼中是個寶貝兒!Uncle Tony 從沒有放棄,總是抓緊時間,陪伴左右。有時候,Nathan 因為抑壓過久而發脾氣,Uncle Tony 看見了,一方面默默在心裏為 Nathan 禱告,一方面想盡辦法令他平靜下來,並且引發他的正能量。 醫生曾說 Nathan 不會活得長久,或許35歲已是盡頭,而 Nathan 今年已32歲了!Uncle Tony 從沒把醫生的話放在心裏,因為沒有人知道明天會如何,人的一生都在上帝手中! 所以,Uncle Tony 非常珍惜與 Nathan 一起的時間,並且常與 Nathan 這樣禱告: 「親愛的天父,能成為祢的兒女,我最感到自豪。縱然我一無是處,力量微小,又不夠信心,更沒有卓越成就,但祢仍愛我,從不離開我。 求祢天天教導我,讓我心裏所思所想的,都合乎祢的心意,學習愛自己又愛別人。當我心裏難過時,求祢聆聽我的傾訴,並讓我經歷祢的恩典和幫助。 感謝天父!我知道祢比地上的爸爸更愛我。當我有一天要回天家,祢會在天堂的門口迎接我,讓我開開心心地投入祢的懷抱中!阿們。」…

值得自豪嗎?

你曾因甚麼事情而感到自豪? 我們訪問了五位人士,他們有此回應: 為國家而自豪:「我的國家近年在各方面都大有進步,有些甚至是世界第一,所以我為此感到驕傲!」 為子女而自豪:「我的兒子是醫生,女兒是律師,都是專業人士。每年有兩三次帶我們兩老到外地旅行,盡一點孝道!他們是我家的寶貝,確實光宗耀祖!」 為配偶而自豪:「我的另一半是專業人士,更是機構的高層管理人員;你若需要幫助,可以告訴我,甚至為你安排一份好工!」 為祖父母而自豪:「我的祖父母家財萬貫,留下的產業足夠讓三代人享用!若沒有他們的智慧與財富,我們的家族怎可以生活得如此富足?」 沒有可自豪:「在這世上,沒有任何人或事值得我引以為傲!」 對於以上第一至四位人士所說的,我們毫不陌生,這些在不少電影或電視劇集的情節都常出現。可是,聖經提醒我們:「你定睛在財富,它就消失,因為它必長翅膀,如鷹向天飛去。」(箴言23:5)我們若只為着所擁有的金錢、地位、名聲而自驕自傲,那就要當心啊!因為沒有人能保證這些可存留到永遠。惟有愛與美善,才常存我們心裏! 第五位人士的回應:「沒有任何人或事值得我引以為傲」,聽起來有點可悲;但想深一層,卻另有一番意味!試想一想:或許曾有一些老師、前輩、家人、學者……令我們引以為傲。可惜時移勢易,人事不斷在變,過往一些輝煌的事蹟,今天卻受到批評;也有些曾令我們敬仰的人,因着人性的軟弱而跌倒,甚至露出了本相,叫我們大感失望!對我們來說,這無疑是一個警惕! 另一方面,這多年以來,你可曾也渴望成為一個讓人感到自豪的人?或許你可以從建立自己的品德、善行、成就……做起,成為別人效法的榜樣!但請記着:這世上最令我們引以為傲的,莫過於那位創天造地的上帝。聖經說:「我們要常常因上帝誇耀,要永遠頌揚你的名。」(詩篇44:8)你同意嗎?

Newsletter: 2023 June

親愛的弟兄姊妹: 主內平安! 近日天氣酷熱,有好幾個下午更錄得室外氣溫高達攝氏35 度。在烈日當空下,除了汗流浹背,人也不期然燥火上升。 在社交媒體中,近來更鬧得沸沸騰騰,不同地區、不同「粉絲」,甚或不同立場的群眾在互相指罵和攻擊。在炮火越演越烈之下,很少人能冷靜下來,反思事情的來龍去脈,只任由自己的情緒去主導一切。 隨着資訊及溝通科技的發達,越來越難以分辨網上流傳的訊息孰真孰假。另一方面,網絡欺凌更是屢見不鮮,常有人蓄意利用社交網絡去傷害別人。所以今時今日,我們更要祈求主加給我們智慧,能夠慎思明辨,不致掉入這一個個漩渦中。 聖經說:「他給正直人存留真智慧,給行為純正的人作盾牌,為要保守公平人的路,護庇虔敬人的道。」(箴言2:7-8)讓我們一起努力追求這真智慧! 願你得着屬天的智慧,身、心、靈健康! 編輯團隊上   不可懶惰:易說難做? 聖經常教導我們「殷勤,不可懶惰」(羅馬書12:11上)。相信為人父母或長輩,都會從小教導孩子勤奮好學,不可「練精學懶」,更不可貪快走捷徑,且要關愛別人,不去斤斤計較,願意為別人多走一步……可是,當我們長大成人,尤其是進入社會工作後,這些價值觀都隨着環境而漸漸改變。   慎防「我」病毒 在我們常遇見的人與事中,有一種稱為「我」的病毒,比 Covid 傳播得更快,容易受感染,嚴重影響我們的人際關係,甚至我們的行事為人……千萬不可掉以輕心啊! 你試過與一位很久沒有見面的朋友聚餐嗎?想不到這個朋友已被「我」病毒入侵了!   怎樣才是「好爸爸」? 在每年母親節之後,很快就到父親節了!究竟這節日從何而來? 其實為人父親一點也不容易,要做個「好爸爸」更加難!   感恩 在第二屆「想創你未來—初創作家出版資助計劃」繪本組中獲獎的《與爸造世界》,已於今年2月出版,並舉行「新書發佈會」,近百人出席,一同為此書感恩。 這幾個月來,作者李榮漢先生(Uncle Tony)馬不停蹄地到各處分享,盼望不同受眾都能從這書得到一點啟發和幫助,例如:崇基學院禮拜堂、鑽石山浸信會、培道中學,更隨「優質教育專業發展協會」到大灣區分享和推廣這書。 Uncle Tony 還在太平洋區幼兒教育研究學會(香港分會)主辦的「與爸造世界—從復康中轉化愛的故事」網上公開講座中,與不同地區的老師分享他怎樣與殘障的兒子一起創造美麗的心靈世界。   請為我們的工作禱告: 求主加添 Uncle Tony 的心力和體力,並賜他健康與智慧,跟隨主的差遣,見證主在他和兒子的生命中奇異的恩典。 求主使用《與爸造世界》這繪本書,鼓勵每位父母把信心、盼望和愛,注入子女的世界中。 求主引領 Everyone Press Ltd 的前路,賜給我們更多服事祂的機會,藉着出版和布偶事工,傳揚主的美善。  

怎樣才是「好爸爸」?

在每年母親節之後,很快就到父親節了!究竟這節日從何而來?   父親節起源於1910年美國華盛頓州的杜德夫人(Mrs. Sonora L.S. Dodd),她的母親早逝,父親含辛茹苦撫養六名兒女長大成人。為記念父親的愛,她在自己教會發起父親節,並得到全市各教會響應,於1910年6月19日舉行第一次父親節主日崇拜。到了1966年,美國總統詹森(Lyndon Johnson)宣佈當年六月第三個星期六為美國父親節;1972年,尼克森總統(Richard Nixon)簽署正式文件,將每年六月第三個主日定為全美的父親節。   其實為人父親一點也不容易,要做個「好爸爸」更加難!在聖經中,上帝常以父親對兒女的愛,來描述祂對人的愛:「父親怎樣憐恤他的兒女,耶和華也怎樣憐恤敬畏他的人!」(詩篇103:13)可見父親這職分是帶着上帝的形像和尊榮。上帝給父親最大的責任是甚麼?就是幫助兒女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並為兒女樹立美好的榜樣。正如箴言22章6節說:「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可是,聖經也提醒父親:「你們作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只要照着主的教訓和警戒養育他們。」(以弗所書6:4)父親要認清兒女的個性,以及上帝賜給他們的特質,培養他們的專長,幫助他們在愛中成長,而不是使他們惱怒和沮喪。   在舊約聖經創世記,記載了一位「好爸爸」亞伯拉罕的事蹟。亞伯拉罕常予人順服和信心的形象,難怪他稱為「信心之父」!但他為了遵從上帝的吩咐,獻祭給上帝,差點把兒子以撒殺死,他還算是「好爸爸」嗎?   創世記第22章講述亞伯拉罕帶以撒上山,預備獻祭給上帝。第6和第8節多次提到「二人同行」,反映出他們是「父子同心」。這一段同行的旅程,讓亞伯拉罕給兒子上了寶貴的一課。亞伯拉罕相信上帝,以撒也相信父親所信靠的上帝;亞伯拉罕相信上帝會為他們預備,以撒也學習父親的信心,認定上帝會為他們預備。最後,事情180度轉變,就如他們所相信的!   很多時候,兒女在言談舉止、生活方式都耳濡目染,深受父親影響。所以,作為父親的,必須為下一代樹立正確的榜樣。然而,人總有軟弱的時候,所謂「立志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來由不得我」(羅馬書7:18)。但我們有一位可倚靠的主,何不把這些難處都告訴祂?祂必幫助和引領。爸爸們,加油啊!

慎防「我」病毒

在我們常遇見的人與事中,有一種稱為「我」的病毒,比 Covid 傳播得更快,容易受感染,嚴重影響我們的人際關係,甚至我們的行事為人……千萬不可掉以輕心啊!   你試過與一位很久沒有見面的朋友聚餐嗎?想不到這個朋友已被「我」病毒入侵了!你們互相問候,對方便大談他/她的近況,一談就停不了,談完子女,就談丈夫或妻子,然後是自己的父母,恨不得把他/她所有的「威水史」都盡數出來。但當輪到你開口時,你卻發覺自己無話可說?為甚麼?因為你的近況與這位朋友有天壤之別。他/她的兒子入讀著名大學,你的兒子僅可報讀副學士;他/她的父母最近環遊世界,過着優悠的生活,你的父母卻患上認知障礙症,你正為他們尋找適合的護老院;他/她的另一半溫柔體貼,你的另一半卻天天像是火山爆發……這些怎可以向一個幸福到極點的人傾訴?他/她會明白嗎?於是,這一頓飯便只有他/她在數說自己的美滿家庭,你只能用羨慕的眼光來聆聽!你不禁問:為甚麼昔日在大學是同窗的兩個人,人生的際遇卻如此大不同?   染上「我」病毒的人,除了喜歡誇耀自己,還很容易代入所有話題中,第一時間提出自己的想法。例如:當你談到自己在工作上遇到不如意事時,他/她就會很驚訝地說:「你的公司怎可這樣待你?我的老闆對我很好,很感恩啊!」或是談到子女的課外活動時,便搶着說:「唉!你怎可以不讓你的子女學彈鋼琴?這種活動可以幫他們『加分』,較容易考入名校。我的兒子已考得鋼琴六級,常在台上表演……」   這種病毒不但令人在言談間抬高自己,而且在各樣行為上表露出眼中只有自己,事事以自我的利益為依歸,不把別人放在心上。為了攀上人生的頂峰,他們為自己訂下周詳的計劃,若是遭到任何阻攔,便不惜犧牲別人來成就自己。他們都是能言善辯的人,懂得用花言巧語去煽動別人攻擊自己的對手,或以美麗的謊言來為自己的過失塗脂抹粉,甚至諉過於人!   「我」這種病毒在社會各階層隨處散播,染上的人更是數不勝數。有甚麼方法可以預防呢?那就要從「保心」做起!正如聖經說:「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箴言 4:23)要切記啊!

不可懶惰:易說難做?

聖經常教導我們「殷勤,不可懶惰」(羅馬書12:11上)。相信為人父母或長輩,都會從小教導孩子勤奮好學,不可「練精學懶」,更不可貪快走捷徑,且要關愛別人,不去斤斤計較,願意為別人多走一步……可是,當我們長大成人,尤其是進入社會工作後,這些價值觀都隨着環境而漸漸改變。   在工作場所,每天不難看見同事在走捷徑,或是想方設法地躲懶。例如:昨晚玩得太倦,於是早上去看醫生,取得兩天病假,便回家倒頭大睡。在許多商業地區,常有所謂「蛇竇」的茶餐廳,這真的名副其實,不少需要外勤的人,在完成了工作,返回辦公室之前,都趁機到「蛇竇」喝一杯奶茶或咖啡,放鬆一下。有人會強辯:這也無可厚非,試問一天工作8小時,間中在外休息一兩小時,也不算過分吧?   在家又如何?有時候,作為父母的,或許曾以「小病」而請假不上班,難得有半日清閒,便躺在沙發上不是「睇波」,就是「煲劇」,或是「打機」,給自己一段「自娛」的時間。換着是家中的孩子又如何?就算是學校假期,他們躺在沙發上看電視,一看便幾個鐘頭,一點功課也不做,父母會怎樣?由得子女繼續享受他們的娛樂?或是督促他們快快完成當天的功課?在今天的學業壓力下,即使孩子生病,不能回校上課,也要補回病假期間的功課呢!   所謂「言教不如身教」,若要孩子自小培養勤奮的美德,父母的榜樣實在不可少。不要以為孩子不懂事,其實他們早把一切看在眼內,聽在耳中,記在心裏。有一天,當父母發現子女裝病不上課,或是冒父母簽名,或是抄襲同學的功課……父母要先止住怒火,檢視一下自己一直以來給子女的「身教」是怎樣。聖經說:「人種的是甚麼,收的也是甚麼。」(加拉太書 6:7下)這話確是不無道理!  

Newsletter: 2023 May

親愛的弟兄姊妹: 在充滿挑戰的2023年,好不容易才來到5月! 5月的英文是 MAY,M 代表 Miraculous,A 代表 Abundant,Y 代表 Yes! 在踏入5月之後,您盼望更多經歷主奇妙而豐盛的恩典,並且因祂的同在而得到心靈的力量,可以向每一件正確的、美好的,甚至困難的事 say Yes 嗎? MAY 這三個英文字母也可以代表:Miserable、Abandoned、Yelling… 那麼,您會選擇哪一個 MAY 呢? 願您開心快樂過每一天! 編輯團隊上   兩代媽媽 我已是兩個子女的媽媽,剛已「入五」。踏入這個年紀,常令我感到煩躁、焦慮、多愁,而且容易發脾氣。我的女兒已16歲、兒子已18歲,正值反叛期……   聖經中的母親 古往今來,人們都歌頌母愛,稱之為世間最大的愛、最無私的愛、最真摯的愛。所以,每年母親節,酒樓和餐廳都座無虛席,一家大小趁此機會感謝母親無微不至的愛顧。一個孩子的成長,深受家庭的影響,而家庭中尤以母親的影響最大。讓我們來看看聖經中的兩位母親,如何以敬虔的品格影響和造就她們的兒女。   時間追、趕、拖 轉眼已是2023年5月,在時間的流逝中,誰最感到時間過得很快?上班族?中學生?大學生?為人父母?   代禱  為身邊的母親禱告,求主賜給她們信心與恆心,努力肩負教養子女的重任,引領子女走在正路上。更求主賜予年邁的母親身體健康,得享與子女天倫之樂! 在經濟仍未完全復甦之際,求主供應不同家庭的需要,除去他們的憂慮,知道主尚且養活天上的飛鳥,更何況他們呢! 當戰爭之聲不斷響起,求主賜給我們心裏平安,深信天下萬國都在主的掌管中。  

聖經中的母親

古往今來,人們都歌頌母愛,稱之為世間最大的愛、最無私的愛、最真摯的愛。所以,每年母親節,酒樓和餐廳都座無虛席,一家大小趁此機會感謝母親無微不至的愛顧。一個孩子的成長,深受家庭的影響,而家庭中尤以母親的影響最大。讓我們來看看聖經中的兩位母親,如何以敬虔的品格影響和造就她們的兒女。   摩西的母親——約基別 在舊約中,約基別是以色列民偉大的領袖摩西的母親,她可說是一位滿有智慧和信心的母親,除了摩西,她另外兩個兒女也蒙上帝重用:亞倫是以色列第一位大祭司,米利暗是以色列第一位女先知。   摩西在最艱難的環境下出生,那時埃及法老下令殺死以色列人所有男嬰,所以如何保護小摩西的性命,成了約基別一個最大的難題;但她憑着信心,把小摩西藏了三個月。到了實在藏不住的時候,這位母親就取了一個蒲草箱,抹上石漆和石油,把孩子放在箱裏,藏在河邊的蘆荻中,恰巧被法老的女兒發現。   摩西的姊姊米利暗遠遠站着,看見這情景,便上前對法老的女兒說:「我去在希伯來婦人中叫一個奶媽來,為你奶這孩子,可以不可以?」(出埃及記2:7)約基別就這樣成了摩西的奶媽。   約基別必定在摩西小時候,建立他對上帝的信仰,拒絕埃及的假神和一切榮華富貴,並讓摩西認同自己的以色列民身份,以致摩西長大後,寧可與上帝的百姓同受苦難,也不願享受短暫的罪中之樂。希伯來書11章26節說:「他看為基督受的凌辱比埃及的財物更寶貴,因他想望所要得的賞賜。」可見母親的教導對孩子一生的影響有多大!   提摩太的母親——友尼基 在新約中,保羅稱讚提摩太有美好的靈性和「無偽之信」,都是因為他的祖母羅以和母親友尼基的教導(提摩太後書1:5),讓他從小明白聖經,引領他走上信心的道路。   友尼基是一位虔誠事主的母親,他對提摩太言傳身教,為他樹立美好的榜樣。提摩太能成為上帝重用的僕人,實在歸功於他的母親從小把他的信仰建立在一個堅固的基礎上。   今天,作為父母的基督徒,是否把兒女帶到主前?是否為兒女樹立美好的榜樣?這確是值得我們深思!

兩代媽媽

我已是兩個子女的媽媽,剛已「入五」。踏入這個年紀,常令我感到煩躁、焦慮、多愁,而且容易發脾氣。我的女兒已16歲、兒子已18歲,正值反叛期,每天跟我唱反調,叫他們去東,卻偏要向西行。我要求他們每星期日跟我一起上教會,他們卻刻意報讀星期日早上的補習班。我邀約他們一起旅行,他們便立刻舉出不同的理由推卻我。面對這兩個年輕人,我真的很累!是否他們過了反叛期,就會回復正常?或是我由始至終都在管教上出了問題? *                      *                      * 在我小時候,我的媽媽是怎樣教我的?猶記得讀初中的我,以「頑皮、八卦」見稱,學業成績不理想,但又不至於留級。最令媽媽動怒的,就是我在測驗時「出貓」,老師更小事化大,不但要記缺點,還要見家長。結果,媽媽氣得胃抽筋,她當時沒有責罵我,只對我說了一句:「我對你很失望!」這句話如當頭棒喝,我從此不敢再做這糊塗事。又過了幾年,好玩的我總愛搗蛋,因而弄失了同學的計算機。(當時的計算機也可作遊戲機玩,我當然樂在其中!)結果,我又要記缺點、見家長……到了我16歲的反叛期,爸爸突然離世,媽媽遂變成一家之主,要養家活兒,沒有時間理會我。我這時候反而變得成熟懂事,負起做家務、煮飯的責任。上了大學,就忙於賺外快,哪有時間搗蛋呢? *                      *                      * 今天,看着兩個快把我氣死的子女,不禁想到:是否放手,任由他們過自己喜歡的生活會更好?是否我從前給他們太豐富的物質,以致他們不懂珍惜?是否我的話太多,以致他們閉起雙耳,不想聽我說甚麼?唉,過多的批評與比較,容易使子女變得逃避;過多的要求,又會使子女「躺平」……試問哪個母親不想子女成才?真的家家有本難唸的經!   在我倍感灰心的時候,聖經有一句話猛然提醒我:「管教你的兒子,他就使你得安息,也必使你心裏喜樂。」(箴言29:17)上帝從沒叫天下的母親放下管教子女的重任,反之更要「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箴言22:6)。但該怎樣做?或許從身教開始,並對子女存着信任,給予聆聽和體諒,更重要是從小向他們灌輸聖經永恆的真理!

時間追、趕、拖

轉眼已是2023年5月,在時間的流逝中,誰最感到時間過得很快? 上班族:工作總是做不完,不經不覺又到星期五……回頭一看,卻不知自己每日忙甚麼? 中學生:下星期就是測驗週,再過一個月便要考試了!究竟這一年裏學到甚麼呢? 大學生:四年的大學生活裏,忙於上課、兼職賺外快,又要去旅行……轉眼便進入最不情願的畢業之年,因為要搵工做,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 為人父母:自從子女升上中學後,與子女溝通的機會越來越少,各有各的空間,沒有共同話題,彷彿少交談就少磨擦。很想回到子女年幼的日子,他們常在父母身邊「嘩啦嘩啦」地叫;今天父母邀得他們一同出外旅行,已萬分慶幸了! *                      *                      * 但有些人卻說:「等了很久才到5月,為何時間過得這麼慢?」他們又是誰? 上班族:每日重複地做同樣的工作,時間像一秒一秒在「龜速」地爬! 退休族:每天要編排從早至晚的節目去消磨時間,原來一點也不容易…… 患病者:困在醫院一段日子,回家後仍要臥床休息,才發覺時間的巨輪轉得很慢,令人發呆…… 學生們:我不喜歡上課,因為課堂沉悶又難明,40分鐘的一堂課像是一世紀! *                      *                      * 你又覺得如何?時間過得快與慢,常因人而異。當你正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時間便如火箭般飛逝;反之,若是重複做着自己不喜歡的事,就彷彿在時間的煎鍋上翻騰!   可是,我們也要懂得平衡,善用每天的一分一秒,好好與時間協調,正如在聖經的詩篇,詩人向上帝祈求:「求你指教我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們得着智慧的心。」(90:12)假若你是個大忙人,每日都有趕不完的工作,出席不同的會議,還要跟不同的人見面,那麼你更要讓自己停一停、想一想:這樣運用時間值得嗎?在忙碌的生活中,有沒有錯過了一些更重要的人和事?如果可以選擇,你會怎樣善用你的時間?   願我們都學懂與時間做朋友,珍惜它、善用它,並好好分配它,過一個無悔無憾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