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何價?

著名的英國哲學家培根(Francis Bacon)曾說:「知識就是力量。」人們要取得進步,就要獲取足夠的知識。今天,更提倡「知識改變命運」,不少家長都希望子女成才,小小年紀已報讀不同的補習班,「催谷」他們在校的成績名列前茅。   其實知識是甚麼?本質上,知識是一種對現象的解釋,包括自然科學、社會科學、藝術和哲學等知識。我們的知識不只是從學校而來,日常生活的體驗、犯錯、觀察、閱讀和思考,都可以吸取知識,並且一天天累積起來。   上帝賜我們五官的感覺: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正好讓我們「體驗」得到。我們亦從「犯錯」中學習,也從「觀察」別人怎樣做,吸取經驗或教訓,進而轉化為自己的知識。「閱讀」更讓我們跨越時間和空間去獲得別人的經驗。最重要是「思考」,就是我們從別人那裏獲得一個結論時,自己得動腦筋重新推演和分析,檢查一下得出這個結論的過程有沒有漏洞和不合理之處。 *              *              * 近年流行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究竟這是甚麼?簡單來說,AI 就是讓電腦盡量像人那樣去思考和執行策略的科技。但人不是已懂得思考嗎?為甚麼還需要 AI 呢?事實上,隨着資訊科技的發展,人進一步解讀和分析資料的能力,已不及現今龐大的資料數量,那就需要 AI 代勞。AI 透過感知、學習、推理與修正,能深入大數據,執行繁複的工作,協助人突破限制,跨出過去的研究與應用範疇。   AI 學得比人快,記得比人好,儲存量比人多,動作更比人快速和精密。今天,不少工種都可用 AI 代替,例如編輯或是寫作,AI 可根據指示和資料,整合一篇能獲 A 的文章;AI 亦可執行會計工作,分析財務狀況,並因應市場環境,為公司的未來訂下計劃。你聽過AI甚至可當明星或歌星,代替真人演出嗎?   AI 的發展將為這個世代帶來翻天覆地的轉變。學生的好成績,教授淵博的知識,專業人士精確的判斷,或是各領域的天才,也許不能再與 AI 相媲美。那麼,我們在哪些方面可勝過 AI?AI 的優勢在於廣泛和精密;人類的優勢在於更高的判斷力、創造力、革新力,以及從觀察到思考的能力。要勝過 AI,我們也需懂得控制情緒,並且增強與人交流和合作的能力。這些是AI 目前做不來的!   最後,我們除了努力增加知識,還要記着聖經說:「耶和華賜人智慧;知識和聰明都由祂口而出。」(箴言2:6)願我們更渴慕從上帝而來的知識與智慧!

鏡子中的我

每天出門前,不少人總會一面照鏡子,一面心中暗忖:我今天的裝扮如何?能讓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嗎?正因如此,常有各式各樣的廣告,推銷不同的護膚品和化妝品,尤其吸引女士們趨之若鶩,期望在人前展現最美麗的臉容。 然而,外表美麗,內心也同樣美麗嗎?回想以往走過的人生路,一幕幕艱難、傷痛、憤恨、苦澀、沮喪的情景或許歷歷在目,這些都在我們的心靈深處留下一道道傷疤,有甚麼可以醫治受傷的心靈呢?   鏡中照出主榮光 上帝早已給我們一道使心靈變得美麗動人的藥方:藉着祂生命的大能,在我們裏面漸漸產生新陳代謝的作用,使我們有祂美麗的形像,映照祂的榮光。正如聖經說:「我們眾人既然敞着臉得以看見主的榮光,好像從鏡子裏返照,就變成主的形狀,榮上加榮,如同從主的靈變成的。」(哥林多後書3:18)這絕對不是外表的裝扮,或甚至整容所達致,而是上帝在我們裏面的更新與改造,除去「老我」的雜質,換上祂的屬靈素質,讓我們從心裏散發滿足和喜樂的光彩。   鏡中看見真的我 另一方面,聖經也說:「為甚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樑木呢?你自己眼中有樑木,怎能對你弟兄說:『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馬太福音7:3-4)這不也是我們的「常態」嗎?許多時候,我們都把焦點放在別人身上,只注意別人的過失,忽略了自己的缺點。上帝的道卻像一面鏡子,讓我們看見自己本來的面目。 大衛在詩篇19篇12節說:「誰能知道自己的錯失呢?願你赦免我隱而未現的過錯。」事實上,我們在許多方面都容易跌倒,尤其是口中的言語和心裏的意念。我們每天都可藉着讀聖經來檢視自己,但千萬不要像一些人,「看見,走後,隨即忘了他的相貌如何」(雅各書1:24),卻要把上帝的道實行出來,因為「這人既不是聽了就忘,乃是實在行出來,就在他所行的事上必然得福」(第25節下)。 今天,當你攬鏡自照的時候,你看見甚麼?上帝的靈在你身上散發的光輝?或是仍有許多軟弱和缺點需要改變過來,以致能榮耀上帝?

念天上的阿爸

聖經記載耶穌曾這樣說:「在我父的家裏有許多住處;若是沒有,我就早已告訴你們了。我去原是為你們預備地方去。我若去為你們預備了地方,就必再來接你們到我那裏去,我在哪裏,叫你們也在那裏。」(約翰福音14:2-3) 這段經文提到的「地方」,就是基督徒所盼望的天堂了!天堂「有序」嗎?天堂的秩序是由天使管理嗎?天堂有沒有賞罰制度?如果天堂沒有法規可依,天父又怎樣管理天上萬民? *      *      * 我的爸爸已回天家30多年。他是傳統的中國男人,努力養妻活兒,平日忙於工作,亦比較沉默寡言,不像西方的爸爸常跟子女說「我愛你」,所以我從小到大都少與爸爸交談。一次意外,奪去了爸爸的性命,整個家庭瀰漫着愁雲慘霧,媽媽要出外工作,因為爸爸餘下的積蓄根本不夠一家餬口。 親友們只是說安慰的話,整天重重複複地說:「將來天家可再見!不要掛心啊!」從沒有一位親友問:「你們日後的生活如何?需要在金錢上幫助你們嗎?」雖然沒有人出手幫助,但天上的父從沒有撇下我們孤兒寡婦,給我們足夠的供應……生活上的困難亦隨着時日而減少。 近年又有一位摰友離開這世界,將來才可與他在天家再會。這位好朋友一生事奉主,看重別人的需要,過於自己的需要。但是他最後敵不過癌魔,沒有經歷太多痛苦,便被上帝接去了!這不禁令我對天堂多了一分渴望! 可是,腦海突然閃過一絲憂慮:我的爸爸真的已經上了天堂嗎?媽媽曾說:他只是一個「星期日教友」,也許未曾向人傳過福音,亦未曾真正讀完整部聖經。那麼,他真的認識上帝,得着救恩嗎?對此我不太肯定,因為在我小時候,從沒有機會與他談過信仰,或問他為何到教會去。我只是在孩提時期已跟着爸爸、媽媽返教會,之後一家去飲茶,每個星期日都是這樣。究竟爸爸為何接受耶穌為救主,我真的不知道。 我的爸爸真的在天堂嗎?相對來說,我更有把握將來能與那位一生事奉主的摰友在天堂重聚。但我當然更渴望能在天堂見到爸爸!不過,回心一想:我又肯定自己死後可以上天堂嗎? 在我左思右想,憂心忡忡之際,猛然記起一節金句:「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上帝所賜的。」(以弗所書2:8)對啊,全是恩典!在天堂重逢,更是恩典!

生命中的序

你的生命是怎樣?是「有序」還是「無序」呢?若是「有序」,那「序」又是甚麼? 一談到「序」,就會想起「秩序」,例如:國家要有法律,學校要有校規,公司要有職員手冊與約章,這才能夠維持秩序,有效管理,並從而訂立賞罰制度,建立公平原則,讓人人可以根據各項守則來生活和辦事。這乍看是好的;但人的本性總是軟弱,一旦出現掩飾己過、偏袒親信、謊話連篇、結黨貪腐,這些法律與規章便形同虛設,何來公平公正呢?更甚者處身其中,為求生活飽足,容易隨波逐流,迷失方向! *      *      * 聖經中有一位人物,以不畏強權,公正審案而著稱。他名叫迦流,曾是暴君尼祿的導師,於主後51至52年間作亞該亞省的方伯,也稱為巡撫,是代表羅馬皇帝總管當地軍政事務的大臣。 使徒保羅在第二次宣教旅程中(約主後50至53年間),來到亞該亞省的大城哥林多,在那裏傳道,卻被當地的猶太人控告,「拉他到公堂,說:『這個人勸人不按着律法敬拜上帝。』」(使徒行傳18:12-13)公正而冷靜的迦流,看透控告保羅的人似是而非的控詞。所以他對猶太人說:「你們這些猶太人……所爭論的,若是關乎言語、名目,和你們的律法,你們自己去辦吧!這樣的事我不願意審問。」(18:15)然後把那些控告的人趕出公堂。 這件事一方面應驗了上帝之前對保羅的應許:「不要怕,只管講,不要閉口,有我與你同在,必沒有人下手害你,因為在這城裏我有許多的百姓。」(18:9-10)另一方面,迦流這公正的審斷,是自彼拉多無故殺害耶穌,之後基督徒屢遭逼迫以來,第一次在訴訟中,把正當的宗教信仰和違法的犯罪行為清楚劃分;這後來亦成為其他總督仿效的案例。即使非信徒,只要行在公理和正路上,也蒙上帝使用來保護祂的僕人,讓福音廣傳開去! *      *      * 活在今天這個看似荒誕、混亂、無序的世界裏,我們可如何緊守社會秩序,循「序」漸進?除了在不同層面和處境都遵守法規外,我們還有上帝一套更高的標準和指引,幫助我們不致誤入歧途。上帝更親自沿路引導我們,正如聖經說:「你或向左或向右,你必聽見後邊有聲音說:『這是正路,要行在其間。』」(以賽亞書30:21) 願你每天牽着上帝的手前行,走在正路上;也願你生命中的「序」,成為周圍眾人的路標,指明方向,一同朝向正路直奔!

我愛夏日長

暑假還未開始,猛烈的陽光已灑遍大地,戶外一片灼熱,路上行人更是汗流浹背。很多人都討厭夏日的酷熱天氣;但唐代詩人李昂卻這麼說:「人皆苦炎熱,我愛夏日長」;所以同樣的季節,人人心態各不同。上帝創造世界,分出節令,是讓人享受春夏秋冬之美;那麼,在這炎炎夏日,我們可以怎麼過? 學生們過了一關又一關的測驗與考試,無不想趁這個難得的悠長假期輕鬆一下!其中最受歡迎的活動之一,就是「打機」,他們可夜以繼日地躲在冷氣房間,投入各式各樣的虛擬遊戲。可是,無論這些遊戲多麼吸引,總有熱情減退的一天,當熱潮過後,才驚覺暑假即將結束,非趕快做暑期作業不可了! 聖經常常提醒我們;「要愛惜光陰,因為現今的世代邪惡。」(以弗所書5:16)而且鼓勵我們努力在夏天儲存,因為「夏天儲存的,是智慧之子」(箴言10:5上)。農夫一定會同意這句話,但對現代的都市人來說,有甚麼值得在夏天儲存呢? 知識與學問:夏天正是讀書天,在沒有功課或工作的壓力下,若有些想讀而未讀的書,不妨在夏天暢讀一番。一些古典名著,或是益智雜誌,讀了總不會浪費時間,有時在無意間獲益良多,或養成基本的欣賞能力,真是「開卷有益」啊! 生命的靈糧:對基督徒來說,聖經自然是每天應讀的。既然在夏天有更多的餘閒,何不沉浸在上帝的話語裏,多下點工夫讀聖經,讓屬靈的生命得到飽足? 上帝的作為:夏天草木茂盛、綠草如茵、萬物生機勃勃。這使我們想到,時序的交替、季節的不同,都有造物主的奇妙安排,絕不是偶然的。正如詩篇19篇1節說:「諸天述說上帝的榮耀,穹蒼傳揚他手的作為。」所以,我們除了讀上帝的話語(Word),還可以讀上帝的作為(Work),多到郊外走走,體驗上帝的創造何等奇妙。 福音的果子:夏天也是推展福音事工的好時機,可多參與教會佈道,或到外地宣教,讓未信者聽聞福音,得着救恩!聖經應許:「流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詩篇126:5)讓我們一起收割更多福音的果子!  

阿爸令我自豪

大家都聽過 Nathan 的故事,今次讓我們介紹一下他的爸爸 Uncle Tony。 Uncle Tony 有甚麼令 Nathan 引以為傲呢? 這位爸爸雖然十分忙碌,既從事教育工作,又參與教會事奉,並且培訓學員操作布偶,一起服務社區……但如果他在香港,每晚必定在 Nathan 睡前給他講故事、唱詩歌、傾心事…… Nathan 對爸爸所作的一切,反應越來越少;但 Uncle Tony 仍堅持每日抽空做這些在別人看來沒有多大回報甚或意義的事。 Uncle Tony 每天不只是與 Nathan 分享他日常遇到的事情,還教 Nathan 說話,並藉此讓他更多認識周圍的世界。當 Nathan 發出「依依呀呀」的聲音,他便努力去嘗試明白兒子在說甚麼。事實上,只有這個阿爸才知道 Nathan 想表達甚麼! 在人看來,Nathan 雖然是個殘障兒,但在爸爸眼中是個寶貝兒!Uncle Tony 從沒有放棄,總是抓緊時間,陪伴左右。有時候,Nathan 因為抑壓過久而發脾氣,Uncle Tony 看見了,一方面默默在心裏為 Nathan 禱告,一方面想盡辦法令他平靜下來,並且引發他的正能量。 醫生曾說 Nathan 不會活得長久,或許35歲已是盡頭,而 Nathan 今年已32歲了!Uncle Tony 從沒把醫生的話放在心裏,因為沒有人知道明天會如何,人的一生都在上帝手中! 所以,Uncle Tony 非常珍惜與 Nathan 一起的時間,並且常與 Nathan 這樣禱告: 「親愛的天父,能成為祢的兒女,我最感到自豪。縱然我一無是處,力量微小,又不夠信心,更沒有卓越成就,但祢仍愛我,從不離開我。 求祢天天教導我,讓我心裏所思所想的,都合乎祢的心意,學習愛自己又愛別人。當我心裏難過時,求祢聆聽我的傾訴,並讓我經歷祢的恩典和幫助。 感謝天父!我知道祢比地上的爸爸更愛我。當我有一天要回天家,祢會在天堂的門口迎接我,讓我開開心心地投入祢的懷抱中!阿們。」…

值得自豪嗎?

你曾因甚麼事情而感到自豪? 我們訪問了五位人士,他們有此回應: 為國家而自豪:「我的國家近年在各方面都大有進步,有些甚至是世界第一,所以我為此感到驕傲!」 為子女而自豪:「我的兒子是醫生,女兒是律師,都是專業人士。每年有兩三次帶我們兩老到外地旅行,盡一點孝道!他們是我家的寶貝,確實光宗耀祖!」 為配偶而自豪:「我的另一半是專業人士,更是機構的高層管理人員;你若需要幫助,可以告訴我,甚至為你安排一份好工!」 為祖父母而自豪:「我的祖父母家財萬貫,留下的產業足夠讓三代人享用!若沒有他們的智慧與財富,我們的家族怎可以生活得如此富足?」 沒有可自豪:「在這世上,沒有任何人或事值得我引以為傲!」 對於以上第一至四位人士所說的,我們毫不陌生,這些在不少電影或電視劇集的情節都常出現。可是,聖經提醒我們:「你定睛在財富,它就消失,因為它必長翅膀,如鷹向天飛去。」(箴言23:5)我們若只為着所擁有的金錢、地位、名聲而自驕自傲,那就要當心啊!因為沒有人能保證這些可存留到永遠。惟有愛與美善,才常存我們心裏! 第五位人士的回應:「沒有任何人或事值得我引以為傲」,聽起來有點可悲;但想深一層,卻另有一番意味!試想一想:或許曾有一些老師、前輩、家人、學者……令我們引以為傲。可惜時移勢易,人事不斷在變,過往一些輝煌的事蹟,今天卻受到批評;也有些曾令我們敬仰的人,因着人性的軟弱而跌倒,甚至露出了本相,叫我們大感失望!對我們來說,這無疑是一個警惕! 另一方面,這多年以來,你可曾也渴望成為一個讓人感到自豪的人?或許你可以從建立自己的品德、善行、成就……做起,成為別人效法的榜樣!但請記着:這世上最令我們引以為傲的,莫過於那位創天造地的上帝。聖經說:「我們要常常因上帝誇耀,要永遠頌揚你的名。」(詩篇44:8)你同意嗎?

怎樣才是「好爸爸」?

在每年母親節之後,很快就到父親節了!究竟這節日從何而來?   父親節起源於1910年美國華盛頓州的杜德夫人(Mrs. Sonora L.S. Dodd),她的母親早逝,父親含辛茹苦撫養六名兒女長大成人。為記念父親的愛,她在自己教會發起父親節,並得到全市各教會響應,於1910年6月19日舉行第一次父親節主日崇拜。到了1966年,美國總統詹森(Lyndon Johnson)宣佈當年六月第三個星期六為美國父親節;1972年,尼克森總統(Richard Nixon)簽署正式文件,將每年六月第三個主日定為全美的父親節。   其實為人父親一點也不容易,要做個「好爸爸」更加難!在聖經中,上帝常以父親對兒女的愛,來描述祂對人的愛:「父親怎樣憐恤他的兒女,耶和華也怎樣憐恤敬畏他的人!」(詩篇103:13)可見父親這職分是帶着上帝的形像和尊榮。上帝給父親最大的責任是甚麼?就是幫助兒女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並為兒女樹立美好的榜樣。正如箴言22章6節說:「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可是,聖經也提醒父親:「你們作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只要照着主的教訓和警戒養育他們。」(以弗所書6:4)父親要認清兒女的個性,以及上帝賜給他們的特質,培養他們的專長,幫助他們在愛中成長,而不是使他們惱怒和沮喪。   在舊約聖經創世記,記載了一位「好爸爸」亞伯拉罕的事蹟。亞伯拉罕常予人順服和信心的形象,難怪他稱為「信心之父」!但他為了遵從上帝的吩咐,獻祭給上帝,差點把兒子以撒殺死,他還算是「好爸爸」嗎?   創世記第22章講述亞伯拉罕帶以撒上山,預備獻祭給上帝。第6和第8節多次提到「二人同行」,反映出他們是「父子同心」。這一段同行的旅程,讓亞伯拉罕給兒子上了寶貴的一課。亞伯拉罕相信上帝,以撒也相信父親所信靠的上帝;亞伯拉罕相信上帝會為他們預備,以撒也學習父親的信心,認定上帝會為他們預備。最後,事情180度轉變,就如他們所相信的!   很多時候,兒女在言談舉止、生活方式都耳濡目染,深受父親影響。所以,作為父親的,必須為下一代樹立正確的榜樣。然而,人總有軟弱的時候,所謂「立志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來由不得我」(羅馬書7:18)。但我們有一位可倚靠的主,何不把這些難處都告訴祂?祂必幫助和引領。爸爸們,加油啊!

慎防「我」病毒

在我們常遇見的人與事中,有一種稱為「我」的病毒,比 Covid 傳播得更快,容易受感染,嚴重影響我們的人際關係,甚至我們的行事為人……千萬不可掉以輕心啊!   你試過與一位很久沒有見面的朋友聚餐嗎?想不到這個朋友已被「我」病毒入侵了!你們互相問候,對方便大談他/她的近況,一談就停不了,談完子女,就談丈夫或妻子,然後是自己的父母,恨不得把他/她所有的「威水史」都盡數出來。但當輪到你開口時,你卻發覺自己無話可說?為甚麼?因為你的近況與這位朋友有天壤之別。他/她的兒子入讀著名大學,你的兒子僅可報讀副學士;他/她的父母最近環遊世界,過着優悠的生活,你的父母卻患上認知障礙症,你正為他們尋找適合的護老院;他/她的另一半溫柔體貼,你的另一半卻天天像是火山爆發……這些怎可以向一個幸福到極點的人傾訴?他/她會明白嗎?於是,這一頓飯便只有他/她在數說自己的美滿家庭,你只能用羨慕的眼光來聆聽!你不禁問:為甚麼昔日在大學是同窗的兩個人,人生的際遇卻如此大不同?   染上「我」病毒的人,除了喜歡誇耀自己,還很容易代入所有話題中,第一時間提出自己的想法。例如:當你談到自己在工作上遇到不如意事時,他/她就會很驚訝地說:「你的公司怎可這樣待你?我的老闆對我很好,很感恩啊!」或是談到子女的課外活動時,便搶着說:「唉!你怎可以不讓你的子女學彈鋼琴?這種活動可以幫他們『加分』,較容易考入名校。我的兒子已考得鋼琴六級,常在台上表演……」   這種病毒不但令人在言談間抬高自己,而且在各樣行為上表露出眼中只有自己,事事以自我的利益為依歸,不把別人放在心上。為了攀上人生的頂峰,他們為自己訂下周詳的計劃,若是遭到任何阻攔,便不惜犧牲別人來成就自己。他們都是能言善辯的人,懂得用花言巧語去煽動別人攻擊自己的對手,或以美麗的謊言來為自己的過失塗脂抹粉,甚至諉過於人!   「我」這種病毒在社會各階層隨處散播,染上的人更是數不勝數。有甚麼方法可以預防呢?那就要從「保心」做起!正如聖經說:「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箴言 4:23)要切記啊!

不可懶惰:易說難做?

聖經常教導我們「殷勤,不可懶惰」(羅馬書12:11上)。相信為人父母或長輩,都會從小教導孩子勤奮好學,不可「練精學懶」,更不可貪快走捷徑,且要關愛別人,不去斤斤計較,願意為別人多走一步……可是,當我們長大成人,尤其是進入社會工作後,這些價值觀都隨着環境而漸漸改變。   在工作場所,每天不難看見同事在走捷徑,或是想方設法地躲懶。例如:昨晚玩得太倦,於是早上去看醫生,取得兩天病假,便回家倒頭大睡。在許多商業地區,常有所謂「蛇竇」的茶餐廳,這真的名副其實,不少需要外勤的人,在完成了工作,返回辦公室之前,都趁機到「蛇竇」喝一杯奶茶或咖啡,放鬆一下。有人會強辯:這也無可厚非,試問一天工作8小時,間中在外休息一兩小時,也不算過分吧?   在家又如何?有時候,作為父母的,或許曾以「小病」而請假不上班,難得有半日清閒,便躺在沙發上不是「睇波」,就是「煲劇」,或是「打機」,給自己一段「自娛」的時間。換着是家中的孩子又如何?就算是學校假期,他們躺在沙發上看電視,一看便幾個鐘頭,一點功課也不做,父母會怎樣?由得子女繼續享受他們的娛樂?或是督促他們快快完成當天的功課?在今天的學業壓力下,即使孩子生病,不能回校上課,也要補回病假期間的功課呢!   所謂「言教不如身教」,若要孩子自小培養勤奮的美德,父母的榜樣實在不可少。不要以為孩子不懂事,其實他們早把一切看在眼內,聽在耳中,記在心裏。有一天,當父母發現子女裝病不上課,或是冒父母簽名,或是抄襲同學的功課……父母要先止住怒火,檢視一下自己一直以來給子女的「身教」是怎樣。聖經說:「人種的是甚麼,收的也是甚麼。」(加拉太書 6:7下)這話確是不無道理!